“子弹就这么贴着头皮擦过去了。”回忆起当年战争场景,老人格外激动。
连续两天没有父亲的音讯,孙黎新急得起了一嘴燎泡。直到老家打来电话,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身体很硬朗,经常一个人跑到北京、大连。平时就一个人出门溜达,时不常还给社区绿化队指导栽树技巧。不过,毕竟已经86岁了。”
孙黎新的父亲孙文增,是一名曾先后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荣立过二、三等功的“独臂英雄”。
1947年,年仅16岁的孙文增参军入伍,在威海当兵,参加了解放威海战役和长山岛战役。1950年9月,作为老兵,孙文增自愿请战,跟随部队进入朝鲜,同年12月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在一次执行特殊任务时,他沉着冷静,击毙2名正在偷袭战友的敌人。面对雨点般下落的炮弹,明知冲出去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他依然冒着枪林弹雨执行传令任务,倒在炮火中并失去右臂。
转业到油田工作后,为人耿直、性格倔强的老人始终保持着严谨认真、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对看不惯的事毫不留情,对子女管教也十分严格。
头顶着油田劳模、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油田“百名优秀基层干部”之一等众多荣誉,孙黎新一脸谦和:“我的成长,得益于父亲的影响。”
不得不说,在带队伍抓管理上,孙黎新确实有一套。
短短几年时间,电力管理总公司东区线路队这支60余人的队伍,“人人能创新、个个有专利、项项见效益”,各类技术创新成果90余项,72项创新成果获国家专利,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基层建设年年实现“连级跳”,成为全国“工人先锋号”、连续多年并至今仍是油田和中石化“金牌队”;党支部自2008年至今一直是管理局“先进基层党组织”,还获得2016年“山东省优秀基层党组织”……
老人身残志坚,先后自学了园艺和钢铁两个技术证。退休后,学书法、看报纸,学习不间断。在父亲教导下,孙黎新喜爱学习和钻研,经过努力,他成为第一批技能鉴定中级工、高级工,先后自学并取得企业管理、计算机大专和法律本科文凭。父亲脾气倔,看似温和谦逊的孙黎新骨子里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在创新研制“配电线路故障定位仪”时,反复试验失败多次,他一直没有放弃,历经四年最终研制成功。
受父亲影响,孙黎新从小就对军装、武器等感兴趣,并逐渐成为一个“军事迷”。“带队伍就像带兵打仗,要最大限能地激发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能让干活的吃亏。后勤保障好了,员工才有精力去干好工作。”
孙黎新说,因为父亲独臂,小时候,他常常遭到小朋友嘲笑而抬不起头。长大后,他为有这样的父亲而深感自豪。
“要不忘历史,不忘过去先辈的牺牲。国家未来要靠下一代人来努力。”这是父亲常常告诫他的话。
孙黎新说,父辈保家卫国、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堂堂正正做人的原则和严格的执行力,应该传承和发扬下去。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徒弟中涌现出肖军华、代永胜等众多新型技能人才,马广俊更是获得油田劳模、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中石化技术能手、山东省第五届有突出贡献技师等荣誉。(胜利日报 朱克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