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 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在新时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友善价值观,我们要以身作则践行友善价值观。
【关键词】友善价值观 教育 保障
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友善可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能够展现出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赢得他
人的尊重。同时,当社会公民都能以友善作为标准严格要求自身,并都能在社会生活中展示友善的一面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更加紧密,现代社会中的矛盾与冲突都能迎刃而解,整个社会也会朝着更加和谐、美好的方向发展。
当前“友善”价值观面临内涵理解偏差、保障机制缺失的问题
友善价值观内涵理解偏差。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主要从个人层面予以倡导,要求公众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中做到友善共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开创和谐社会新格局。在新时代,社会公众存在对友善价值观的内涵理解偏差,错误地认为友善价值观仅限于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为友善待人就是友善价值观的全部含义,但事实上,用友善价值观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是友善价值观的初级维度,应将友善价值观进一步用于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营造出和谐社会、和煦自然的新景象。
友善价值观缺乏保障机制。友善价值观包含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但是,当前公民作出友善举动时,有时却得不到友善的回馈,导致公民失去践行友善价值观的动力。如社会上“碰瓷”事件,在社会中关注很高,“扶不扶”成为社会热议话题,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就是友善价值观缺乏保障机制。
当公民以友善待人,反而收到不良回馈,不禁会重新思考友善价值观,如果长期收到负面回应势必会放弃友善价值观。新时代践行“友善”价值观迫切需要加强个人友善价值观培育新时代践行友善价值观最主要的就是加强个人友善价值观培育,通过家庭、院校、社会三方努力,让社会公民理解友善价值观、认同友善价值观、践行友善价值观。
首先,家庭应做好友善价值观铺垫。家庭对个体的成长具有启蒙作用,如果家庭能够利用小故事、小寓言让个体从小接触友善价值观,友善价值观就会根植于内心,并且由个体不断向外传播。同时,父母应以身作则,利用自己的言行对子女开展友善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避免自身与他人发生冲突,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成为子女践行友善价值观的榜样。
其次,院校应做好友善价值观的引导。学生恰逢价值观养成时期,学生时期接触的价值观将对日后成长起决定性作用,院校应开设价值观课程,将友善价值观纳入其中,培养学生遵守友善价值观。同时,友善价值观课程应设置科学的考核机制,注重理论与实践双重考核,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友善价值观。此外,院校也应多组织关于友善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可以策划一些帮扶活动、慰问活动,鼓励学生甘当志愿者,为和谐社会 作出应有贡献。
最后,社会应做好友善价值观辅助。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友善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媒体应开展友善价值观宣传活动,助力社会形成良好风气,应创新形式,在各媒体平台宣扬友善价值观。同时,网络媒体更要承担友善价值观引导工作,利用网络平台宣扬友善价值观,开展友善价值观楷模评选,让社会公众时刻都能接触到友善价值观的相关信息,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践行友善价值观。
新时代践行“友善”价值观要求充分发挥社会的推动力
社会应做好践行友善价值观的相关推动工作,营造良好的友善价值观氛围,借助舆论宣传、群众性活动、传统文化价值影响等方式弘扬友善价值观,由此成为友善价值观实现的助推器。
首先,丰富社会舆论宣传。社会舆论是推动友善价值观不断丰富、完善的关键,应注重社会舆论对友善价值观的宣传作用,牢牢把控友善价值观的舆论导向,向社会公众灌输正确的友善价值观,坚决打击别有用心之人对友善价值观的污蔑行径。同时,社会舆论宣传友善价值观时,要准确选择切入点,要能够触及公民内心深处,比如从关爱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注生态环境等角度出发,让社会公民意识到友善价值观与美好生活息息相关。
其次,积极开展群众性活动。人民群众是友善价值观的践行主体,必须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友善价值观的传播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组织与践行友善价值观相关的群体性活动,通过活动让人民群众对友善价值观产生认同。比如开展“雷锋精神”活动,利用“雷锋精神”在人民群众中的广泛影响,将“雷锋精神”与友善价值观进一步融合。
最后,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影响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经千年不息,是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友善价值观一直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应对友善价值观进行历史溯源。传统文化中,“仁者爱人”“人性善”“博爱之谓仁”都是友善价值观的源头,借助传统文化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将友善价值观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更益于友善价值观的进一步传播。
新时代践行“友善”价值观应进一步强化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有效保障
缺乏物质基础和保障机制,会使友善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难以持续开展,国家和政府应对友善价值观的传播予以支持,利用法律和政策为践行友善价值观保驾护航。
首先,坚持党的领导。在践行友善价值观过程中,党要承担起领导责任,党员干部更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自身积极学习友善价值观,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为社会公民树立良好榜样。党员干部应开展全党践行友善价值观活动,始终以友善价值观约束自身行为,时刻明白自己的职责,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为人民群众办事。
其次,给予经济支持。社会实践中,践行友善价值观缺乏经济基础,国家应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下,积极缓解社会矛盾,防止贫富差距拉大,要维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公平与公正。同时,要改变人与人交往只看重利益、不看重情感的现状,要向人民群众灌输正确的人际交往价值观念,稳定社会关系。此外,贫富差距也容易导致人口流失,国家应制定区域经济发展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公众振兴偏远地区,减少偏远地区的人口流失,让外出人员在政策的带动下回乡就业,为家乡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最后,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将友善价值观融入到法律法规之中,对践行友善价值观的公民给予法律保障。国家必须对违法挪用、贪污爱心捐款案行为坚决惩处,为社会公众践行友善价值观保驾护航。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