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经济

 

小秤砣 压千斤
——记青岛市四方区嘉兴路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2002-07-09 05:53:32 

  1995年至今,青岛市累计下岗职工35万人,新增失业人员28万人;与此同时,全市分流安置下岗职工3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万多人。
  记者在这里采访时发现,在就业这项社会大工程的背后,那些分布在街道的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功不可没!
  服务中心人员来到失业职工家门口,门“砰”的就关上了
  四方区嘉兴路街道办在青岛各街办中第一个成立了劳动服务机构。回忆起初创时的情形,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主任管青云苦笑着说:“那时候工作人员探访下岗、失业人员,刚到家门口,门‘砰’的就关上了。”
  那是1995年。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青岛的下岗失业问题已相当严重,但政府想帮扶下岗失业人员时,却突然发现情况严重不明!下岗失业人员各奔前程,都没了“单位”,习惯于从“单位”了解基层情况的政府部门一下子慌了神儿。情况不清,政策无据,就无法解决就业问题,市里作出决定:在街道办事处设立劳动管理所。
  这在全国是个创举。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成为青岛解决再就业问题的关键!政府的就业政策有了支点,劳务市场实现网络化:服务中心设立后,劳务市场有什么需求信息可立即传递到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有档案,他们迅速择员推荐。一次,海尔集团需要临时工,中心立即和居委会联系,一次就推荐了7人,大家渐渐对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有了信心。
  当过会计的人,能不能做保健按摩
  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他们很快就要面对另一个矛盾:有的下岗失业人员求职期望高,低不就高难成。
  有个叫李淑芳的,失业前是企业会计,但她觉得自己条件好,挑肥拣瘦,拖了几年也没找到工作。这期间不是没有机会,有餐馆要服务员,她不去;有报社聘送报员,李淑芳就去应试,但没录取。后来她自己都灰心了。
  社区老人多,谁没有个腰疼腿疼的?管青云觉得,做医疗保健准行,但当过会计的人,肯不肯做这个呢?她找到了李淑芳。果然,李淑芳有顾虑,拿不定主意,前后做了两个月工作,李淑芳才答应,现在已有了稳定的收入。李淑芳感触颇深:“俺那么挑剔,但服务中心3年多也没忘了咱这个人……”
  观念一变,门路就多了。对有创业素质的,服务中心就帮助他尽快自谋职业;特困户,有岗位优先安排。张彩玲是农转非人员,丈夫失业,孩子穿衣都借着穿。青岛市政府为解决再就业,有个出钱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政策,中心就利用这个政策,给她和丈夫在社区安排了清洁工等活,两口子月收入700多元,基本解决了生活问题。
  打了20多个电话,才找到那个特困家庭
  在那些下岗、失业人员的心目中,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是离他们最近的“政府”,服务中心惦念的也是特困家庭。
  去年春节前,管青云特别嘱咐一定把建国社区的杨子峰一家列入慰问户,因为她家访时了解到他家生活特别困难。但电话联系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人,原来搬家了。怎么办?管青云说先报上去再说,一定要找到这家人。
  她问邻居、问居委会,前后共打了20多个电话,才知道杨子峰一家搬到了阜新街道办。中心工作人员找到杨子峰家里时,杨子峰因中风卧床不起,丈夫患癌症,刚做完手术,耳朵上还带着助听器。工作人员把600元慰问金以及大米、油、鸡蛋等送给她时,她连声说:“没有你们,俺这个年就过不去了,你们是怎么知道俺家困难的,是怎么找到俺的……”然后是失声痛哭。
  雪中送炭的关怀最让人感动。王克玲也是个癌症患者,家庭本就困难,做手术后更欠了许多医疗费,中心按政策给她报销了2000多元医疗费,办理了失业保险金和退休手续。当中心把所有手续都办妥、交到她手上时,王克玲泪如雨下:“俺太感谢党,太感谢政府了!”
  受得了委屈受得了累
  失业是人生的一道坎,即使本来正常的人,也变得爱发泄。一次,有人喝得醉醺醺地来领失业救济金。因为错过了日子,领不出钱。他拍着桌子说:“我失业了,很困难,哪天来都得给我钱!”说着还伸手打工作人员。后来,管青云自己掏钱给他垫上了。
  管青云说:“这委屈咱得受,谁叫咱在社区代表政府呢,政府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下岗失业人员太难了,咱们想事、办事得多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
  辖区有1·5万多名退休职工、动态失业人员4000多名,情况调查、保险金发放、养老与医疗保险费的收取都属服务中心管。但中心只有6个人,设施落后,多是手工操作,辛苦可想而知。管青云顾不上家,孩子常泡方便面;出纳、内勤何秀华,去年丈夫腿摔断了,住了半年院,但她从来没耽误一次上班;分管失业的李惠霞身体不好,每年都得住院,但往往拔掉针头就上班……
  真心为别人,别人就不会忘了你。有些曾经失态发火的人,过后买来糖果、瓜子来道歉;记者随管青云走家串巷,下岗失业人员见到她,都热情招呼,刚找到工作的失业职工庞嘉义,开着车,看到管青云,还非捎我们一程不可……
  “支部建在连队上”
  在青岛,众多像李淑芳、张彩玲一样的失业人员在服务中心帮助下找到了工作,众多像杨子峰、王克玲家一样的特困户在服务中心的关怀下渡过了难关。
  “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建在街道办,就仿佛‘支部建在连队上’!”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培训就业处和失业管理处处长吴大立如是说,“虽然青岛再就业压力特别大,但服务中心的设立却使青岛的再就业局面焕然一新,每个中心虽然只有五六个人,但‘小秤砣,压千斤’!”
  本报记者 周学泽 薄克国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
下一条:全省一年减轻农民负担23亿元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