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蓓
最近走访乡镇督导纪检干部履职,无意中了解到现在农村办酒席的名目五花八门:怀孕了办“保胎酒”,搬家办“乔迁酒”,升学了办“升学宴”等等,一人办席,全村随礼。有的家庭为了赚钱,更是翻新花样变相办席,一年能摆两三次酒,光“份子钱”就赶超在外打工的收入了。越来越难以承担的“份子钱”使当地对此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往来频繁的国度,亲朋好友之间的礼尚往来很正常,也是加深感情的重要环节,尤其在农村这样的聚居环境,家族间及临近村落上下几辈多方联姻,邻里关系盘根错节,导致一家有红白事,全村都得随礼。通过“份子钱”,人情往来形成了一种社会关系网络,其本意是维系情感,只关乎心意,不在乎多寡。但在市场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份子钱”的厚度越来越成为衡量人们彼此之间关系远近和情感亲疏的有价标尺,成为父老乡亲敢怒而不敢言的“甜蜜”负担。
社会越进步,人民群众的收入不断增长,但是,“份子钱”也水涨船高,大家为“红包”所伤,为“份子钱”所累,难以从“人情风”“酒席风”中摆脱出来,使人们难以独善其身,使人情交往“变了味”。
五毛钱能干什么?也许很多人都会说,现在五毛钱有什么用,掉在地上都懒得捡起来。但在淄博市临淄区南太合村,红白喜事随份子只需要五毛钱,随礼不坐席,拿走一包糖,彰显礼轻情重,而且不论谁家有事,村里的“理事会”都会无偿帮忙,这个淳朴的民风习俗沿用至今,赢得了当地村民、外界的认可和好评,不仅减轻了老百姓的人情负担,最主要的是大家之间并没有因为随礼少而变得生疏,反而增进了亲友相邻间的感情。
古人云:习俗移志,安久移质。要改善农村不良的随礼风俗,减轻农民负担,应以移风易俗为切入点,积极推行喜事新办、厚养薄葬、丧事简办,倡导“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新风尚,大力加强乡村文明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不文明风气。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