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敢当时评 >廉政时评

减负到“心窝” 基层少“窝心”

2024

/ 05/2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丛中杰

手机查看

  丛中杰

  “心窝”,指人的内心深处,当提到“某件事落到心窝上”时,意思是事情办得正确、妥当,令人感到欣慰、满意、舒服;而“窝心”的意思则是委屈、别扭、苦闷,常用来形容事情办得有失偏颇、不够妥当。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大力推进为基层减负,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但也应看到,形式主义存在顽固性反复性,一些地方在为基层减负过程中,存在措施不够精准、落实不够有力等问题,减负的实效距离基层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为基层减负,落点在基层,要靶向发力、精准施策,真正把减负减到基层干部关心关切的焦点痛点上,减到基层干部柔软、细腻、敏感的“心窝”上,让他们少一些“窝心”,少一些憋屈、苦闷,多一些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

  真调查、建清单,全面摸透基层情况。基层负担过重的表现在下面,但根子还在上面。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有的上级部门不了解基层实际情况,致使下派任务超过了基层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权责不对等、职责不明确,有的上级部门便凭借自身“优势地位”将任务强压给基层,导致“小马拉大车”。因此,在决策部署前,要深入细致地开展调研,摸清摸透基层的现实情况、存在困难,充分论证下派任务的可行性、科学性。要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理、运行高效的权责清单,对属于各级职责范围内的事,应当从制度层面予以规范和明确,让基层干部踏踏实实履职、明明白白干事,防止上级以“属地管理”为名随意摊派任务。

  听呼声、验效果,充分重视基层感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何真减负、减真负,减的效果好不好,基层感受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尤其在“减什么”“怎么减”“减后评”等环节,要倾听基层呼声、重视基层感受。具体而言,就是要畅通自下而上的诉求表达、意见反馈渠道,有序引导基层干部建言献策,找准基层深恶痛绝、疲于应付的形式主义“顽疾”,探寻为基层减负的“金点子”。要健全满意度评价机制,切实发挥广大基层干部“裁判员”“监督员”作用,通过开展集体座谈、个人访谈等方式,全方位、多侧面听取他们对减负成效的真实评价,事后及时巩固提升、对照整治,让减负“接地气、得人心”。

  强支持、多关怀,切实加强基层赋能。基层减负不是减担当、减责任,而是要强信心、强支撑。对于确需基层承担的“分内事”,要压实责任,敦促基层干部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同时坚持大胆放权、精准赋能,有针对性地推动人、财、物等资源要素下沉一线,为基层开展工作提供必要保障。要强化正向激励,把选人用人“探头”向基层一线延伸,科学容错纠错,杜绝“泛化问责”,破除“洗碗效应”,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做实人文关怀,用好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基层干部所思所想所盼,有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疏导心理压力。唯如此,才能真正让基层干部把减负的获得感转化成干事创业的使命感。

责任编辑:牛乐耕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