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4
大众网
张静宁
手机查看
海报新闻评论员 张静宁
今天的生活,处处有梗。玩梗,是今天网友们网络生活的一大乐趣。不可否认,玩梗逐渐成为了年轻人们参与网络讨论、表达生活态度的一种方式。
很多梗来源于一些网络热点议题的再生产,这些梗通过网友的反复引用和二次创作,引发人们的认同,不断丰富其内涵。比如最早的谐音梗,由“thank you”衍变的“拴Q”,“PUA”衍变出的“CPU”;再比如热点事件、短视频等带火的网言网语“公主请”“芭比Q”“泰裤辣”等。它们大多在短时间内成为一种“网络方言”,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独特文化景观和网络语境。
但是,网友们玩梗的“玩法”这几年也有一些变化,从最初复读机、谐音式的玩梗慢慢转变成了加工创造,用“梗”来表达自己对某个事件的态度,这让一些网络烂梗、偏离主流价值体系、不基于客观事实的梗“横行”网络,丧失了玩梗的“边界感”,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思。
娱乐化好还是不好?
玩梗往往展现出鲜明的诙谐性和娱乐性,创造出轻松愉悦的网络氛围。很多网友通过玩梗或者看别人造梗来暂时地逃离现实生活的乏味和压力,“说几句搞笑的话”往往可以舒缓很多人的压力和情绪。但是当玩梗出现了泛娱乐化的趋势,无疑会消解一部分公共事件和权威机构的严肃性,让网络讨论走上分叉路。比如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歌手》第一期竞演后,“五旬老太守国门”等热梗,将一档综艺竞技节目上升至严肃话题层面。再比如2018年台风“山竹”的信息预告,被网友们制作成各类玩梗表情包,“台风封印术”“谢停风”等网络热梗潜移默化地弱化了人们对台风灾情的风险感知。
玩梗会不会冲击原本的话语体系?
图片来自网络
“当朋友发给你一个搞笑段子,要打几个‘哈’字才能向他证明你真的笑了?”同理,感叹号要四个以上连用才能表示“吃惊”。这些都可以被理解成一种“通话膨胀”。社会学家李安宅认为,如同货币与其真实财富不匹配而生的通货膨胀,语言和语言的思想、情感的不匹配,就是语言的通胀,也被称为“通话膨胀”。像现在网络中无梗不会说话的状况,虽然让网络交流更加有趣,但如果过度依赖夸张表达,无梗不会说话的时候,这便可能会削弱语言的深度、精确性和丰富内涵,也会让交流者陷入一种“文字恐慌”中,如“失语症”“讨好症”等。
“污梗”“烂梗”如何破?
大部分的“梗”在诞生之时,仅仅是一种群体情绪的表达方式,但在流传、演变的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偏差。比如有一些自媒体和网友将刑事案件“梗”化,还有一些携带着色情的“污梗”也在侵蚀着青少年。这些“梗”正在对年轻人群造成深远影响。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且辨别能力较弱,让青少年群体比较容易成为“污梗”“烂梗”的“易感人群”,从长远来看,这对于青少年的自我认知、自我表达、自我塑造都有一定的影响。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环境,就像80年代无处不在的“宫廷玉液酒”“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等热梗一样,玩梗成为了一代代年轻人与这个时代之间最紧密的关联。玩梗本身并没有不好,但玩梗需要有“边界感”,在网络热梗的传播和狂欢中我们更应该保持冷静、理智,让玩梗成为一代人与生活对话的工具,而非“陷阱”。
责任编辑:牛乐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