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3
人民日报
手机查看
李忱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增进民族团结、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
辽宁开展202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公益惠民活动;安徽发布“非遗主题旅游十大精品线路”,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广东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非遗精品力作精彩亮相……近期,不少地方围绕非遗推出一系列具体举措,促进非遗开发利用,助力非遗活起来、火起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增进民族团结、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也能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公布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66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涉及纺染织绣、食品制作、雕刻塑造等多类非遗项目。“定瓷烧制:让传统技艺成为致富手艺”“苗绣:绣出就业致富新生活”“洛南草编:小草编闯出大市场”……一个个案例,既彰显着非遗的独特魅力,也启示我们,非遗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完全可以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往往与现代生活有一定距离,如何让其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正是激发非遗内在活力的重要课题。一方面,保护好、传承好才能利用好。只有在加强非遗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另一方面,利用好的关键在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到利用非遗资源进行文艺创作和文创设计,再到建设非遗特色景区,坚持守正创新,促进合理利用,才能让传统技艺重焕光彩,进一步发挥非遗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当非遗工艺品借助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当非遗美食制作技艺经由短视频成为年轻人的下厨参考,当非遗戏曲融合流行音乐获得听众青睐,厚重的文化资源将滋养更多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关键在人。厚植人才沃土、传承后继有人,这既是全社会的深切期盼,也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引领,地市级、县级传承人为骨干,一般传承人为基础,梯次合理的非遗传承人队伍。下一步,还应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非遗学科专业建设,鼓励传承人参与院校学习和企业生产,提升创新创造活力和传承发展能力。
非遗的魅力源于悠久历史,非遗的生命力则在于传承创新。我国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如今已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在活态传承中有效保护、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合理利用,非遗就能成为当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责任编辑:牛乐耕
收获开门红!中国女足5球狂胜乌兹别克斯坦队央视体育 |
金价接连跳水,相关话题冲上热搜第一中新网微信公众号 |
巴菲特支持特朗普关税计划?回应来了:假的央视新闻 |
2025清明档电影票房破3亿央视新闻 |
中国政府援缅第三批抗震救灾物资抵达仰光央视新闻 |
坚决反对!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就美征收所谓“对等关税”一事发表声明央视新闻客户端 |
联合国贸发会议警告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央视新闻 |
“观光打卡”→“文化踏青” 沉浸式体验春日出游新场景央视新闻客户端 |
清明假期山东文旅市场亮点纷呈:山岳游受热捧 短途周边游成主流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
未来月球上能打电话盖房子?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回应人民日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