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朋:用生命践行军人的铮铮誓言
杨树朋,男,1983年9月生,莱芜市钢城区棋山管委会八大庄村人。2001年11月入伍参军,编入河南某集团军,200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以来,杨树朋先后参加兰考抗洪救灾、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一次。2015年12月,赴非洲南苏丹维和,期限1年。
杨树朋烈士照片
杨树朋,男,1983年9月生,莱芜市钢城区棋山管委会八大庄村人。2001年11月入伍参军,编入河南某集团军,200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以来,杨树朋先后参加兰考抗洪救灾、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一次。2015年12月,赴非洲南苏丹维和,期限1年。2016年7月10日,杨树朋在南苏丹联合国营地执行难民营警戒任务时,所乘装甲车被炮弹击中,当地时间2016年7月11日9点24分,杨树朋重伤抢救无效牺牲,此时距他维和任务期满回乡只剩不到5个月时间。陆军第20集团军批准杨树朋为革命烈士,联合国授予杨树朋联合国和平勋章。
他是军营里的铁汉子,屡立战功
杨树朋从小就立志要当兵,保卫祖国。高中毕业后,杨树朋先是出去打了半年工。2001年冬天,冬季征兵的告示刚公布,年满18周岁的杨树朋第一时间报了名。“孩子说想去部队锻炼锻炼,开开眼界,我是名党员,他能有这种觉悟,我也很欣慰,就让他大胆去。”父亲杨洪成说,杨树朋很顺利地通过了征兵体检,2001年11月,杨树朋正式成为一名军人,在第20集团军某部“杨根思连”服役。
与老连长杨根思相似,杨树朋在“杨根思连”服役的这15个年头里,始终沿着英雄的足迹赤诚追寻,也是一贯的英雄:在震惊全国的“12·2宝丰事件”中,他是击毙歹徒的“神炮手”;在多次上级组织的比武考核中,他是名列前茅的“夺金手”;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的急难险重任务中,他是拯救人民于水火的“突击手”;在实兵演习和战备拉练等任务中,他是勇当先锋的“歼击手”。
杨树朋牺牲后,家人翻出这些年来他获得的喜状、军功章,擦拭得干干净净,摆放在桌子上,每一个军功章的背后,都有一段让全家人揪心的故事。
2003年,河南兰考县发生洪涝灾害,杨树朋所在的部队奉命前往救灾。杨树朋和战友们在救灾一线奋战多日,成功排除了险情,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任务完成后,在救灾中表现突出的杨树朋作为基层部队的普通士兵,受到了所在部队首长的接见。
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后,杨树朋随部队开赴抗震救灾一线,成为第一批进入地震灾区的部队。“我们从电视上知道部队派人去一线了,就在猜测树朋可能也去了,但是又没法联系他,只能每天守着电话等消息。”父亲回忆说,直到地震一周后,杨树朋才给家里打回了第一个电话。他说,地震发生后的一周内是黄金救援期,他和战友们忙着抢救被困群众,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虽然知道家里担心他,但他根本没时间给家里打电话。
“听孩子这么说,很心疼,但是,战士的职责就是保家卫国。我鼓励他好好为人民服务。”那次,杨树朋和他所在的部队连续在救灾一线奋战78天,完成了救灾任务。
杨树朋家中的军功章与喜状
他技术过硬,是新兵们的引路人
战友庞亚军2014年才分到杨根思连,回忆刚到连队时参加武装5公里跑步的事,仍历历在目。
“那时刚从新兵连上来,还不适应,不懂得分配体力,跑着跑着就落到了最后。”他说。
杨树鹏突然出现在庞亚军身边,问他“你怎么了”,庞亚军回答“没事”。接着,杨树鹏说,“没事你怎么跑后面了?都是男的,你甘心被甩在后面?”
庞亚军知道老班长在故意激励他,他心里想着“老班长背着装备都可以,为什么我就跟不上呢”,一赌气就跟着跑了上去。
对老杨的技术,战友们都是服气的
张瑞给杨树鹏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他的证书足有半米高,大多数都与他的步战车射手专业有关。“他曾说,荣誉是我自己的,但技术是部队的。”
杨树鹏入伍时只是初中学历,在部队里自学考上了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
“别人一天学习两个课时,他经常加班加点训练4到5个课时,晚上在会议室继续学习理论,或者拿自己做的模型训练摇炮的感觉。”战友张瑞回忆。
在新兵连听过杨树鹏的介绍后毅然决定选择射手这门“刺激”专业的邹双对杨树鹏的专业能力极为赞许。
“对目标距离进行判定主要是靠摸索和经验,合格的射手要求1000米的目标距离判定误差不能超过15%。”邹双说,5个目标,杨树鹏一般能准确判定4个以上。
“他不仅是优秀的射手,在排除故障方面,也达到了修理员的水平,很多故障都是他自己排除”。
他亏欠家庭太多,为了祖国义无反顾
杨树朋曾经在《真正男子汉》真人秀中与众明星一起出镜担任教官,但这不意味着他的生活是像明星那样只需完成节目设定就算大功告成。在牺牲前,他的生活和每一个奋战在一线的士兵一样,承担着世界的和平,与家中亲人相处的状态也与每一个身在异乡执行任务的军人一样,聚少离多。
妻子曾经带着年幼的儿子到部队去看爸爸,儿子对每个穿军装的人都叫“爸爸”。因为在儿子对于爸爸的印象中最清晰的一点就是爸爸是穿着军装的。
当被问及在有了孩子之后,有没有考虑让丈夫回到自己身边时。作为维和官兵的妻子、作为一名军嫂,邹丽娜的一句话让人为之动容,潸然泪下。她说,当一名军人是老公小时候的梦想,他喜欢在部队的生活,“他喜欢的,我们做家属的就应该支持,既然选择了,就要忍受这种离别。”
杨树朋生前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我在杨根思连当了10多年的炮手,把我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里,将来有一天我退伍了,我也要把我的儿子送到部队当炮手。
在这样的熏陶下,杨树朋的儿子从小对军人就有一种崇敬喜爱之情,“儿子总说,要向爸爸一样,当个军人,穿军装,当将军,还要上军校……”说到此,邹丽娜的泪水再一次滑落,5岁的儿子一直乖巧地坐在母亲怀里,听到此也哭了起来。
2015年12月,杨树朋赴非洲南苏丹维和,期限为1年。到杨树朋牺牲时为止,还有不到5个月的时间,杨树朋就可以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
他为和平英勇牺牲,是家乡人民的好儿子
2016年7月10日,南苏丹首都朱巴爆发严重军事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杨树朋身受重伤,于当地时间7月11日9点24分抢救无效牺牲。他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和平,护卫着难民的安全和蓝盔的尊严;他用实际行动阐述着一名中国军人的使命与担当;他年仅33岁,将热血洒在了执行祖国光荣维和任务的异国他乡。他将永远镌刻于维护世界和平事业的历史丰碑上。
2016年7月21日,杨树朋骨灰回到了生前魂牵梦萦的故里,市民自发上路迎接。杨树朋的同学桑玉恒说:“与树朋在一起,我们感受到了他浑身的正气和忠诚。他们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他永远活在同学们的心里。”与杨树朋素不相识的莱芜籍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刘学武说:“我们从未见过面,但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将我们联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