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阿尔巴特街8号相邻的温馨小店(于世文摄)
拉脱维亚首都里加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仅仅因为其老城中心拥有建于13世纪且建筑风格不同的教堂,拥有红色斜顶的童话般的民宅,拥有保护完好的中世纪城墙、城门、圆塔与城堡,在天际线下许多建筑物的顶端矗立着闪闪发光的“风信鸡”,还由于里加拥有800座 “新艺术时期”的精美建筑,当之无愧地享有“新艺术建筑之都”的美誉,这也是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曾欣然给予里加一个“北方巴黎”别称的缘由。
何谓“新艺术建筑”?据《西洋美术词典》介绍,“新艺术”是用来通称一种装饰风格,它盛行于19世纪后20年与20世纪前10年期间;这种风格倾向于“长的、敏感的、弯曲的线条,好像海草、蔓藤一般”,自然流畅、婀娜多姿,在有限的画面里蕴含着无限的美感,是欧洲唯美主义者与雅致爱好者推动的唯美建筑装饰流派;他们不再喜欢维多利亚风格的繁缛装饰和伴随大工业时代而来的粗糙设计,追求独特的“人工美”;它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却最先在布鲁塞尔形成一种风格流派,随后风靡欧美大陆,并从建筑设计延展到绘画、雕塑、产品与服装设计,这个涉及许多领域的“新艺术运动”被视为艺术与设计“最后的欧洲风格”。一战爆发后,“新艺术运动”不再有特殊的扩展。
我们在里加的短短两天里,浏览过老城的中世纪风采后,就去观赏里加的新艺术建筑,途径一条老街,发现一面山墙上拥有许多彩色标志,这就是著名的城市标志墙,拉脱维亚60多个城市的标志均列其中,里加的标志列在首位。不少游客赞赏这是展示国家城市的好方式,有助于游客了解这个国家城市的概况。在城市标志墙短暂停留后,我们就迳直奔向新艺术建筑区。
里加的新艺术建筑主要集中在阿尔伯特街、斯拉特涅库街和伊丽莎白大街3个区域,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只观赏了阿尔伯特街的一部分新艺术建筑,但其精美与华丽足以使我们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阿尔伯特街两旁竖立着许多颇有特色的建筑,其中许多建筑与建筑装饰都是俄国著名建筑师米哈伊尔.爱森斯坦设计的,也有不少出于里加设计师之手。
琳琅满目的浮雕是阿尔伯特街外墙的主要装饰。这些浮雕分布在门侧、门楣、窗顶及层间墙面上,浮雕的画面囊括了古希腊等神话人物的头像、神像、狮身人面与羊头人面等斯芬克斯形象及鸟兽、花卉与多种图案设计,细腻精致、自然美丽、连贯流畅、耐人寻味,这些新艺术浮雕装饰,赋予建筑无比的豪华感。
顶层天窗设计颇具新意。我们在阿尔伯特街看到一幢淡咖啡色墙面、红色屋顶的建筑,其特色在于屋顶上有个哥特式的小红塔、且在尖塔旁边的建筑顶层开有天窗,在新艺术建筑的设计中,融入了埃及与古典主义建筑的设计元素,风格迥异,富有新意。
传神的人体雕塑悬于墙外,凸显新艺术装饰的特色。在阿尔伯特街门牌2a的建筑墙面上,除了漂亮的头像浮雕外,还有两个依墙而立的全人体雕塑,一个右手高举火把、一个左手上扬,和谐对称,雕塑面目传神、衣摆飘逸逼真、栩栩如生,令人视线不舍离去。
门口、屋檐雕塑古香古色。在阿尔伯特街一座建筑的门口,安放着一个狮身人面的立体雕塑,随着年代久远,雕塑的石料有些许剥落,但雕塑魅力不减,更显古香古色。阿尔伯特街有部分建筑维护完好,现在用作外国使馆,在这些建筑的屋檐上也布满了形形色色的立体雕塑,增强了建筑的豪华感与高贵感。
在阿尔伯特街观赏新艺术建筑设计,我们也注意到有些建筑的底层设有小型店铺,其商品与陈设与建筑格调和谐一致,温馨诱人,还摆放着一些卷心菜雕塑,形态逼真、色彩翠绿,以假乱真,成为颇具观赏性的另类艺术品。
其实,里加整座城市的建筑都很华丽,其中约有1/3的建筑具有世纪之交新艺术建筑的特色,这些设计并不都是外国设计师的专利,在构成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里加新艺术建筑设计中,有60%是当地建筑师的杰作,因为在拉脱维亚的建筑师队伍中,有个颇富才华的“里加群”。凡到里加的游客,没有不到阿尔伯特街观赏新艺术设计的,诸多展示在街头巷尾的建筑设计艺术,不仅令游人大开眼界、赞叹不已,而且里加新艺术建筑的辉煌成就,确实不亚于巴黎,这更使接受了艺术传承的里加人为之骄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授予里加“人类世界文化遗产”的评语中有这样的赞语:里加的“新艺术时期”风格建筑,无论量与质,皆堪称欧洲之最。鉴于里加拥有浓重的艺术气息,欧盟委员会早于2010年夏就确定了里加为2014年的“欧洲文化之都”;目前,里加正在全力筹备,届时将会向世人展示一个更加焕然一新的里加,推出更多令人惊叹的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冯霄/文 于世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