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理论宣传如同其他事物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做好地方党报理论宣传,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规律性。把握了规律性,也就抓住了报纸理论宣传的本质,就能有的放矢地、既合规律又合目的地做好理论宣传,将理论宣传做深、做透、做出特色。那么,地方党报理论宣传有哪些规律可以遵循呢?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根据我们的办报体会和其他党报的办报经验,可大致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 一、突出新闻性 党报理论宣传区别于期刊理论宣传最显著的特征或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新闻性,即是新闻性的理论宣传。但理论宣传的新闻性又不完全等同于一般性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是事实判断,而理论宣传有事实判断的内容,如及时、准确、客观地介绍专家学者的前沿性的学术观点等,但更多的主要是价值判断,是对新闻事件隐含的道理、热点、疑点、难点进行有说服力的解读、论析,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性的理论宣传也是新闻的“伴侣”,它要依托新闻、解读新闻、透析新闻。把握好理论宣传的新闻性,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适时快速地宣传好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动态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作为党报理论宣传应该适应这种变化,及时作出“新”的阐释,进行新的探索。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掌握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态势,提前介入,做出有影响力的理论文章。因是提前介入,必能先声夺人。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大众日报》推出一篇本报编辑部文章:“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较好地诠释了十六大的主题,宣传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光辉成就,受到了读者的赞扬和肯定。一是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广大群众见面后,要加紧策划,抓住其中的重点、疑点和难点问题,及时做出解释性或探讨性的理论文章,争取走在别人的前面。这方面文章做得好,同样能做出特点,做出优势来。《人民日报》等就以此见长,显现出自己特有的风格。 第二,要紧跟时代,抓住读者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理论阐析,给读者以新知和启发。在新时代到来之时,读者总是表现出强烈的对新事物了解和对新知追求的渴望 ,党报理论宣传应不失时机地追踪热点,或释疑解惑,或探索新知,满足读者对新事物、新知识、新思想的需求。特别应注意围绕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做文章。许多新闻事件不仅具有新闻价值,而且具有理论学术价值。《大众日报》理论版2002年上半年改进调整时,就把着力点放在“紧跟时代,追踪热点”上,发表了关于“项目经理”、“民营经济”、“数字城市”等大量的颇具时代特征又为读者欢迎的透析探索文章,较充分地体现了理论宣传的新闻性、时效性。 第三,要把眼睛盯向人民群众生动的实践活动,及时发现、总结、升华其创造的新鲜经验和做法,以更好地指导面上的实践。《大众日报》理论宣传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如20世纪90年代对莱阳农业合作社的理论思考,后来对陵县乡镇司法调解中心的理论提升等。 第四,要搞好理论信息的采集和编发。即充分利用现代社会信息共享的手段,把有价值的符合当地读者群需要的文章及时采集过来,编发成理论信息,以满足读者对新知识的渴求。现在,许多地方党报理论版已经开始这样做了,而且有的理论周刊辟出一个版的容量专门编发论点摘要,达到了“借船过河”的目的。 第五,尝试组合观点新闻。如果说新闻版是消息总汇,那么理论版则可以称作思路总汇。因此,理论版除了要发一些理论学术动态外,应多关注专家学者和其他有识之士的新见解、新思路,多发一些“观点新闻”。在这方面,以往的《新华日报》做得有声有色。 二、注重地域性 地方党报理论宣传具有明显的地方化特点,它总是要打上地域的烙印,这就是我们说的地域性规律。把握好这一规律,能极大地增强报纸理论宣传的贴近性。把握党报理论宣传的地域性规律,应做好以下三点。 首先,要做好党的大事宣传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党的大事诸如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等的宣传,是党报理论宣传的政治任务,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需要。但怎样宣传好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使其更有实效,对地方党报理论宣传来说,必须做好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如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立为我国今后20年的奋斗目标后,大众日报编辑部决定发一篇本报编辑部文章强化宣传。当时面上的东西已经被人做了,我们决定把重点放在山东小康社会建设上,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个主题 :“阔步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兼论山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方位和路径选择”,文章发表后,引起了诸多人士的关注。 其次,要服从和服务于地方党委的中心工作。党报是地方党委的机关报,是为地方党委工作“呐喊”的喉舌。党报理论宣传的根本任务就是宣传解释好党委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统一群众的思想,化解群众的情绪,激发群众的热情,把群众的干劲引导到实现党委的中心任务上。去年以来,上海市委为实现本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出科教兴市的战略,以增强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解放日报》适时地作出反应,在理论版上开辟专栏,发表了诸如“走出华山天险一条路”等系列文章,较好地服务了党委的中心工作。 服务于党委的中心工作,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摸准省委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思路,组织专家学者超前研究,起到为省委决策参考、借鉴的作用。如《大众日报》从1999年开始,在理论版上先后开辟“跨世纪山东发展战略研究”、“山东发展研究”专栏,就关乎山东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组织专家撰写文章,寻找发展对策,起到了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的作用,受到了有关方面的好评。 三、瞄准窄众化 窄众化也称小众化,主要是就读者对象来说的。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媒体,首先必须考虑其受众对象问题。尤其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市场越分越细的今天,定位好主体受众就成为必然而要紧之事了。党报也是一样,像过去那种以为党报无所谓主体读者,党报可以覆盖所有读者的思维,在今天只能看作是一种幼稚,对党报的发展有害无益。那么,地方党报理论宣传的主体读者群应怎样定位呢?我们认为,它应该同地方党报一体考虑,把各级党政干部、企业主要管理者、知识者群体作为自己的主体读者对象。而这三者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各级党政干部应是首选群体,党政各级政要应该成为相对应的各级党报的最主要的读者目标,因为他们是最高领导,是“意见领袖”,如果我们的报道和宣传能够经常影响这一层次,对他们的“意见”形成有些许作用,那就可以说,我们的报纸办得是成功的;反过来说亦是如此。如果我们的宣传报道能把当地最高领导的“意见”宣传好、解读好,使其满意,那我们的报纸也就成为了“意见领袖”,就形成了我们的优势,大大增强了报纸的权威性,牢牢占领了这块阵地,别的报纸很难打进来与我们竞争。 地方党报理论宣传要瞄准主体读者群,首先应寻找其共同点,在他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上做文章。比如各个时期的热点问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特征,不仅党政干部想知道,企业管理者、专家学者等也想知道,对此,就应该尽力把这类文章做好。另外,要分别研究主体读者群的特殊需要。各级党政干部最希望从理论宣传中知悉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有疑惑能及时得到解答,最希望理论宣传能提供更多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对策问题的研究,这是我们的理论宣传应重点考虑的;企业管理者除希望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走向外,还特别希望得到一些前沿的经济理论知识和现代企业发展的个案经验分析;专家学者则希望得到一些能开阔思路的理论思考以及新的理论观点和信息。对此,党报理论宣传工作者都应该积极探索,根据读者的需要,改进报纸理论宣传,使主体读者群的不同需要都能在版面上得到体现。 四、把握融合性 这是一个更为微观但又更切近理论宣传本质的问题,即理论文章究竟应该怎么作,抑或说怎样的文章才是报纸上需要的理论文章,以往的思维是:大块头+论证式。现在随着理论新闻化、理论评论化的演进趋势,总的趋势是:报纸理论越来越走向融合化,即理论文章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越来越缺乏独立性,而更多地是和新闻、评论抑或语录融合在一起,成了一种新的文体。如理论新闻化趋势,尤其是当前无论是综合性报纸还是专业类报纸大量采用的新闻透视、新闻分析,用理论来解读新闻,带有明显的理论色彩。近年来,理论又更多地与时评结合,创造了一种既像评论更像理论的文体,甚至成了某些报纸的卖点。如《人民日报》创造并经常使用的“本报编辑部文章”就是如此,《大众日报》近几年也开始尝试这一文体,并对其有着独特的感受,可以说,它是以理论的思维构架,以评论的方式写作,使文章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既有深度又不乏激情,许多读者反映大有一口气读下去之快感。还有近年出现的“时评”板块,如《文汇报》在此板块中发了许多像“体制创新的巨大空间”、“文化与资本结合的三种方式”等文章,从形式到内容,谁能说它不是有关理论的文章呢?正由于它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头,且有创新,因而其栏目也被评为“中国新闻名栏目”。 把握融合性,无疑涉及到改进文风的问题。当前,报纸理论文章在文风方面的不良表现主要是空、长、硬、模式化、八股气。要达到理论宣传的良好效果,党报理论宣传文章应尽快改变上述毛病,尽可能“实些”、“短些”、“软些”。所谓“实些”,是说文章要朴实、实在,言之有物;所谓“短些”,是说文章应短小精悍、简明扼要,但其思想内涵却丰富深刻,即文简而义丰;所谓“软些”,是说理论文章的表达方式要平易近人,入情入理,生动活泼。党报理论文章要做到“实些”、“短些”与“软些”,需要从两个层面努力。一是改进作者文风。从长远计,我们应把作者队伍放在青年学者特别是高层次学者的培养和引导上,多与他们沟通,把我们所要求的文风向他们讲清楚,并建议他们多深入社会,深入群众,学习群众的语言,体会新鲜的感受,写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好文章。二是加强编辑的引导力。理论版编辑应充分利用好自己的阵地,给作者文风的改进以有效的引导。具体说,应在版面上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使文章短而精、鲜而活,少一些求证,多一些叙述。《新华日报》1995年改版后对理论文章进行信息化处理,文章变短,信息量增大,而且更重要的是引导了一种新的文风。《天津日报》则尝试把长文章按其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并冠以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下文字不多,言简意赅,有的文章中小标题就有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使得读者通过小标题就可以了解到内容。这一切,对作者就是一种信号,是一种引导力,如果能在作者当中引起共鸣,相信文风的改进不会太难。 (济南) 姜克俭 马章安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