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报道是新闻媒体争夺读者的重要阵地。新华社发布的时事新闻以其新闻的重要性、地域的广博性、内容的丰富性、报道的权威性、反应的快速性而成为各类媒体特别是各级党报报道时事新闻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不少党报习惯于对新华社稿件的照抄照搬,使时事新闻“同质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不同报纸的个性特点,降低了报纸的可读性和吸引力。那么,党报时事新闻报道如何才能避免“同质化”,以独有的清新面目示人呢? 一、在时事稿件的选择上要善于取舍,在求新、求深上下工夫 只有敢于舍弃那些无关紧要的会议、礼节性的外事活动和无关全局的一般化信息,才能腾出报纸版面,刊发那些事实新、角度新、形式新的鲜活新闻和那些读者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带有预见性、分析性的深度报道。党报也只有将时事新闻做大做深,才能彰显自己的优势,在较高层次上引导舆论,扩大影响,使报纸版面走出琐碎,走向大气。 时事新闻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体、科教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事编辑面对纷繁众多的信息来源,究竟拿什么奉献给读者?我认为在内容上要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增强权威性、可读性和服务性。既要考虑报纸的定位,又要研究读者的阅读需求。注重选编刊发那些读者关注的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重要决策以及对这些方针决策的分析、解读等,通过鞭辟入里、深入独到的见解,去引导舆论、影响读者,增强党报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提高时事新闻的可读性和服务性,软性新闻和社会新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党报的主流媒体地位,以富有深度的报道、深入浅出的诠释、科学合理的预见、平易近人的服务,为读者廓清思路,解疑释惑,拉近党报同读者的距离,加大党报的亲和力。为增强时事新闻的贴近性,地市级党报还应做好新华社稿件与本省本地区新闻相结合的文章,使所选稿件对本地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服务性。 二、在时事稿件的编辑上要敢于“有为”,在再加工、再创造上下工夫 避免党报时事新闻的“同质化”倾向,增强党报时事新闻的可读性,不仅要过好选稿关,而且还要过好编辑关。一方面,无论是新华社还是因特网,新闻稿件均实行24小时滚动播出,特别是一些突发性重大新闻事件,更是随着事态的发展连续不断发稿,党报时事新闻编辑不可能将这些稿件照单全盘端给读者,纸质媒体的特点决定了只能将其作为再加工、再创造的原始素材,通过分析、综合、改写、拟题等新闻手段,使其尽可能成为某一时段内较为完整详尽的权威性报道,并通过编辑的劳动,使其尽可能具有与众不同的视角、见解和内容。另一方面,即使新华社播发的稿件本身是完整独立的,时事新闻编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编辑意图和版面需求情况,进行重新加工创造。譬如,只抽取新闻性最强的内容或与本地贴近的部分予以刊发,重新制作标题,使其成为本报独有的、带有本报烙印的时事新闻报道。对新华社播发的全国各地具有相同或相近内容的图片、稿件,可根据宣传形势的需要,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集中编辑处理,这样可以突出编辑意图,强化宣传效果。 党报时事新闻编辑的再加工再创造,是在全面占有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识见解而形成的新的报道,也可以是各种信息来源的有机综合。它应当以新华社稿件为基本事实依据,不允许有丝毫的偏离。因此,在以新华社稿件为原型进行再加工时,要正确处理好“有为”和“无为”的辩证关系,既不能墨守成规、缩手缩脚、无所作为,又不能随心所欲、主观盲目、乱改一气,必须遵循新闻的基本规律,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诚实敬业的精神、无怨无悔的付出,潜心钻研,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收获,才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达到摆脱新闻“同质化”的目的。 三、在版式的确定上要变平为突,在增强版面视觉冲击力上下工夫 就时事新闻报道而言,党报国内新闻版的头条大多刊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活动和会议,这是由它的重要性所决定的。但同时也使一些新闻性很强的稿件因版面所限而排在了次要位置。面对这种情况,党报时事新闻版要想做到二者兼顾,除对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活动、讲话和重大会议报足报好外,一般性的活动和会议可考虑不报或简报,对于抢眼新闻和读者关心的内容则可视版面的不同位置加重突出处理,让那些热点新闻从版面上“跳”出来,去撞击读者的眼球,淋漓尽致地发挥版面语言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很难有时间有耐心慢慢研读大篇幅的文字,相反,图片以其形象直观、文字简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于是有人称我们所处的时代为“读图时代”。党报时事新闻版应当积极适应读者阅读需求的这种变化,尽快走出单纯把图片当作报纸版面点缀的误区,坚持图文并重、两翼齐飞,适当加大单片和组片的刊用量,通过开设图片专栏,达到“图说新闻”的效果。对那些视觉冲击力强的好照片,更应不惜版面,从而弥补报纸在直观性与形象性上的不足。 总之,时事编辑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不断增强对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力求在时事稿件的选取、编辑和组版上创出新意,才能慧眼识珠选取新闻性、服务性、可读性强的稿件,才能从“同质新闻”中发现独特的报道视角,才能策划出新颖科学的报道形式,最终达到“红杏出墙”、标新立异的效果。 (潍坊) 韩晋钦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