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企业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报记者能否把握住企业的变化,能否正确地理解新的经济现象,能否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这对记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报记者面临着其它媒体的强大压力。总之,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贴近企业,跟上企业,服务企业 记者只有深入企业、贴近企业、跟上企业前进的步伐,才能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首先,记者要了解、掌握企业在转轨过程中油田发生的变化,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预测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近年来,胜利油田从生产为中心转变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出现了经济产量、经济储量、油藏经营、成本倒逼、价值形态管理等新观点、新做法。与此同时,企业的改革步步深入,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重组,上市、非上市部分分开,下岗分流,减员增效,自谋职业,买断工龄等等重大举措陆续出台。如果记者不了解企业发生的变化,对这些变化充耳不闻,显然无法为企业的改革发展进行报道。同时,面对这些变化,记者只有了解中国加入WTO、石油石化工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背景,才能正确理解各种新的观点和新的改革举措,才能写出正确引导职工思想、促进企业改革的稿件。 其次,记者要善于思考。在油田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面对新的现象、新的矛盾,只有通过深入思考,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提炼出有价值的新闻主题。报社一位记者长时间关注油田职工子女的就业问题,他通过采访和思考,得出结论:油田职工子女的就业观念太落后,大多数职工子女及其父母的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记者写出了多篇稿子,发表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在减员增效的大背景下,针对油田职工不愿从事个体工作,我通过认真思考,选择了恰当的切入点,采访了一些给油城人服务的外来修车、修鞋、卖菜的普通劳动者,写出了《油城“边缘人”》,藉此给油田职工以启示,取得了不错的宣传效果。 第三,记者要使自己变得更加敏感。市场经济条件下,记者只有比以往更加敏感,才能把握住不断变化的形势,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活鱼”。1998年,在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的时候,报社的几位记者敏感地意识到,胜利油田的广大干部职工还没有应对油价暴跌的心理准备,难以应对暴跌带来的冲击。他们经过十多天采访,写出了系列报道《实话实说胜利油》,从各个方面对胜利原油进行了剖析,在全油田引起了震动。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应对挑战 企业报记者不仅要跟上企业的发展变化,满足企业对记者的要求,同时,也不应忘记自己是一名严格意义上的“记者”,不要把自己的思路局限于油田,而要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学习掌握有关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与时俱进,应对挑战。 企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市场经济已经越来越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作为一名记者,自己的思想不应受到企业的束缚,不应只对油田内部的经济现象感兴趣,而应使自己的思路跳出油田的范畴,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再大,终究是一个企业,新闻资源是有限的。如何使新闻媒体吸引更多的受众,如何使新闻媒体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不仅是媒体负责人所要考虑的,也是新闻记者需要主动实践的。胜利日报的记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近几年我报记者先后采写的《200亿储蓄引发新课题》、《关注广利河系列报道》、《关注“放心肉”系列报道》、《关注外地民工报道》等等,都把触角伸向了社会领域,扩大了报道领域,拓展了新闻空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东营) 李 方 李方:男,《胜利日报》记者。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