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专栏奖看主流之偏
惟新闻“羊头”是瞻 自1997年起,国内已进行了三届中国新闻名专栏的评选,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是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专栏最高奖,是经中宣部批准设立的全国性常设新闻奖,从这一中国目前最高规格的专栏评奖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关于专栏的认识评价问题。
先从参评条件来看。参加这一评选的条件有两个,一要求必须是新闻性的专栏,再就是必须连续刊播一年以上,每周刊播不能少于一次。从这一前提条件可以看出,媒体业内对专栏还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这就是要求专栏必须是新闻性的,这本身是对专栏的过于狭隘的理解。
专栏,有新闻性的,但也可以有非新闻性的,特别是在媒体竞争的新阶段,非新闻性专栏的开设更是媒体进行差异化竞争的一大途径,我们应该从不同的报刊上看到不同的专栏,甚至这些不同的专栏就是这些报刊各自的个性化标签,比如,一谈起《三联生活周刊》,读者就能想起这份杂志的特色专栏“生活圆桌”,一谈起《中国青年报》,就能想起“冰点时评”,一谈起《南风窗》,就能想到“窗下人语”。 当然,过去三届名专栏奖的评选结果也突破了对新闻性的界限,有些评论、杂谈、人物、漫笔等内容的专栏也被入选,其对新闻性的要求好像只成了一个幌子。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为是大新闻的概念,是一个对新闻性的理解上的进步。
另外,名专栏奖的评选组织机构还忽视了另一个可能产生优秀专栏的群体,那就是杂志,一般的月刊杂志因出版周期的原因无法参评,可以理解,但对国内不少有影响的新闻周刊也置之不理,这样的评选是不全面的,其权威性和影响力也会受到影响,比如《瞭望新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新民周刊》等杂志都有不少在读者中很有影响的出色的新闻性专栏,但它们却没能被评出,而在报刊上(有些是周报)同类的专栏却能忝列其中,这让人费解,难道说我国的新闻事业只有报纸吗?
重集体轻个人 从二三届获奖的报纸名专栏中也可看出,国内大多数的专栏是集体性的栏目,如“今日关注”、“浓度报道”、“昨日直击”、“新闻调查”等,在二三届获奖的报纸名专栏中只有《经济日报》的“小和访谈”和《黑龙江日报》的“吴记者在一线”两个个人专栏,其余的全是集体性的栏目,这样的专栏因集体操作,风格易变,不易在读者心目中产生稳定的印象。对个人专栏的忽视,也不利于专栏的长远发展,没有优秀的专栏作者,怎能打造优秀的专栏?大洋对岸的专栏作家如李普曼、赖斯顿、弗里德曼、布罗德等人被我们奉为泰斗,大有“言必称希腊”之势,而国内一些优秀的专栏作家却被我们忽视了,比如八十多岁还在坚持专栏写作刚停笔不久的微音先生,他在《羊城晚报》头版的评论专栏《街谈巷议》就是国内媒体中少有的出色专栏,其文章针砭时弊,弘扬正气,在广东社会和全国新闻界都深具影响,但却被我们新闻界和新闻教育界快速地遗忘了。
重评论轻其他 从二三届获奖的报纸名专栏中也可看出,国内大多数的专栏是评论性的栏目,如“今日谈”、“人民论坛”、“光明论坛”、“社评”、“冰点时评”、“今日时评”、“天天观点”、“每周法评”、“今日社评”、“三楚放谈”、“大家谈”、“今晚谈”、“兰山论语”、“文汇时评”、“你说我说”、“道德论坛”等,如此多的报纸都在以硬碰硬,而对非评论专栏的开发和经营却被忽略,这也是造成国内报纸多报一面现象的原因之一吧。
自由撰稿人专栏之窘
事实上,近年来在国内报刊上最活跃的还是各种“民营”的专栏,这很类似国内的经济,在国有企业活力不足的情况下,民营经济成了最具活力的部分,他们在激活报刊内容、多方位满足读者需求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全国范围来说,目前,活跃的民营专栏多得数不清,各报刊都在开设形形色色的专栏,这些专栏多是由报社以外的人士主持撰稿,专栏的定位也依各主持者的偏好而定。这些众多的民营专栏丰富了报刊内容,甚至造成了专栏大繁荣的假象,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成为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
存活期短 民营专栏的不足之处就是多短寿,往往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总编一换,专栏改变,是经常的事情,这是由把关人的口味不同造成的。再就是有些专栏自身的定位也往往多变,几月不见,往往要“刮目相看”。还有的是由于专栏的主持者功力不逮,无力长期支撑,只好中途叫停。一个个随风而去的专栏成了报刊上逝去的风景,大多专栏的名字已无人能记起,偶有些许好专栏也只能成为读者日后的追忆,而无缘长大。
受众认同差 当前的现实是,报刊费力推出的一些专栏读者不买账不认同,任你是什么名人名家,读者看后并不叫好,
太软 与“官办”专栏的过硬相反,民营专栏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太软,综观当今报刊上的大部分民营专栏,多为休闲消遣类的,软性的内容是有市场需要的,读者需要放松休闲,但读者又不只需要放松休闲,他们还需要一种精神上的提升,再说,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倒胃口。硬专栏的开发应成为报刊媒体下一步要用力的方面。
细分成就专栏之专
专栏之所以成为专栏,我想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专”,它专在一个专栏只谈论一个方面的事情,它专在天天都在谈论这一方面的事情,也正因此,对这一方面的问题感兴趣的读者才会天天去看它。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并不都是一个口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和兴趣,报刊的专栏就应该是一个百货超市,用不同的货品来满足不同的消费者的需求,这就要对报刊的专栏进行细分。
比如,葡萄酒已成为国人新的酒类消费热点,但人们对有关葡萄酒的知识又了解得太少,再加上面对假劣品种充斥的市场,不知如何选用适合自己的葡萄酒,这时,报刊就可开设一个关于葡萄酒的专栏,请有关的专业人士给读者讲解一些有关葡萄酒的消费知识,这类专栏在一些时尚类杂志已有开设,但在一般的都市类报纸中还很少见,也许读者很想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