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口有个小报摊,忽一日挂起个小牌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北京日报》代销点。奇怪的是除每天有两份《北京日报》外,其它三种报纸从没来过。报摊的主人说:人家让挂的,可人家又不送报。 前一阵子,党报上报摊的新闻很是轰动了一下,人们好像看到了党报市场化改革的前兆,谁料到,人家不过是挂个牌而已,像许多事情一样,是一种姿态,一个说法,一个必不可少的过场,一种表示一下的工作方法。 其实,从来没有人下过令,说党报不能上报摊。发生在20多年前的那场中国特色的市场化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由党报推进的,尤其是《经济日报》的推波助澜,叫人至今难忘。可以说,没有党报的宣传鼓动,就没有市场化改革的今天,但是,党报在推动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却忘了自身的改革,就连上报摊这一步小小的改革,也迟迟不肯迈出,仍习惯于下命令叫单位订阅。 在报摊卖报已成为生活常态时,党报这才做出一个“我也要上报摊”的姿态,但报摊不是过去的单位,一个文件下来,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并与年终考核加薪升职挂钩。报摊很简单,有人买就卖,没人买就退,只认读者。 党报仅仅在报摊上挂个牌子,是不起作用的,关键是看读者认不认,市场认不认,报纸上报摊不等于进市场,上报摊放下报纸就行,放一份、两份都行;当然也可以一份不放就挂个牌子,表示一下。进市场,就不大一样了,要通过市场的回报,满足整个报纸正常运转的需求,这才是检验一张报纸是否能进市场的标准。 党报应该认识到,自身也是改革的一部分,党报也要与时俱进,甚至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头;如果总是高高在上,指挥别人改革,那就会离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