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万吨的日照“大姜第一镇”海外设立分公司

2017-12-18 07:23:00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 彭彦伟

  齐鲁晚报讯(记者 彭彦伟)莒县峤山镇,有着“日照大姜第一镇”之称,村村种大姜,大姜种植面积在1 . 2万亩左右,年产大姜10万吨,86家大姜加工业户在峤山镇落户。该镇是国家级大姜标准化示范区,2010年,成功申报了以“莒县大姜”命名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好年份一亩地

  收益五六万元

  近日,记者来到莒县峤山镇房家村,一大早村里的大姜经纪人房迎经就来到新建的姜棚里,他现在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蹲在棚里,“第一年试点还没经验,所以今年得格外上心。”房迎经说。

  房家村有600户左右1800余口人,土地面积在1200亩左右,全村几乎家家种姜。从房迎经打小记事开始,这个村里就一直种植大姜,已经有四五十年的历史。小时候他就帮着家里干农活。

2222

  莒县峤山镇莒县峤山镇一家生姜加工企业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洗姜。

  房迎经是个能闯的人,十七八岁的时候他已经不局限于种植,而是从事起了大姜经纪人的职业。房迎经告诉记者,他平时的主要工作是在当地收货,然后拉到重庆、广州以及合肥等南方城市,每年走货量在一千万斤左右“,咱们这边大姜色泽好,形状好,所以在外边很有市场。”房迎经说。

  大姜每年的价格都不稳定,最高的2002年、2012年能到8元到11元,而最低的年份比如2017年只有七八毛钱, “受市场需求影响比较大。”房迎经说。

  房家村村民房祝经今年60岁,已经种姜有四十多年历史,每年都会种一两亩地,每亩地产量在九千斤左右,遇到好的年份一亩地能收益五六万元,差的年份只有两三千元“,虽然有一定规律,但运气成分比较大。”房祝经笑着说。

  为争取最大收益,每年村民在收完大姜后,会存放在自己家的姜窖中,根据明年市场价格随时出售,但不管价格如何,每年必须在中秋节前后将窖中的姜全部卖掉,为存新姜做准备。

  实验大棚种姜技术

  一年可产两季

  经过多年市场摸索,为最大限度减小市场影响,提高收益,峤山镇今年把南方大棚种姜技术引到了当地。由镇里出资,村里承包,农户经营的形式,承包收益用来扶贫。据了解,这是北方首次实验大棚种姜技术。

  今年房家村建造 17 个大姜种植棚,经过前期催芽,部分大棚的姜苗已经长大,再有二十多天就能上市。据了解,传统露天大姜种植,一般在每年 清 明 前 后 ,农 历 九 月 份 收获,生长周期在半年左右,每年一季。采取大棚种植后,在露天收获后可以再种植一季,大棚种植生长周期在三个月左右,正好能赶上第二年春节前销售旺季“,冬季新姜价格最低每斤六七元,而库存姜也就两三元。”房迎经说。

  目前,大姜产业已成为峤山镇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该镇是日照市大姜的主要产区,常年种植大姜 1 . 2万亩左右,年产大姜 10 万吨,素有“日照大姜第一镇”之称。伴随着大姜种植,在当地大姜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近日,记者来到莒县华腾有机生姜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洗姜。据该企业办公室负责人张文平介绍,他们只经营对生姜的清洗包装工作。“清洗后分级包装。”张文平说。该企业加工的大姜主要出口,每年加工生姜在一万五千吨左右,出口美国、东南亚以及欧洲部分国家。

  由初级加工不断升级

  要做保健养生食品

  为对外推广当地大姜,提高品牌度,根据群众自愿的原则,2006年当地成立了莒县大姜协会,为大姜产业的规模发展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峤山镇逐渐成为日照市重要的大姜集散基地,收购范围涉及辽宁、河北、河南等多省份。大姜产业也由最初的初级加工不断升级,向效益高、口碑好的保健养生特色食品和饮品定位,锐意创新,向精、细 、深 加 工 发 展 ,如 培 育 生姜—姜片—姜黄素产业链等。各类产品远销美国等世界多个国家。真正形成了大姜“农户种植,企业收购、加工,销内地、洋出口”的一条龙特色产业发展链条。

  截至目前,先后有86家大姜加工业户在峤山镇落户,其中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 12家,境外独资企业2家,莒县大姜远销欧美、日本、韩国、新加坡、非洲等地。莒县华腾有机生姜有限公司在美国、日照兴达食品有限公司在新加坡和荷兰设立了分公司。2010年成功注册“莒县大姜”国家地理标识证明商标。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姜晖

推荐阅读
  • 山东“放管服”改革升级,“零跑腿”事项推出第一批

    1.jpg

    今年以来山东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省级51个部门(单位)“零跑腿”事项202项、“只跑一次”事项322项;各市平均“零跑腿”事项101项、“只跑一次”事项211项;各县平均“零跑腿”事项48项、“只跑...[详细]

    12-18 07-12齐鲁晚报
  • 新齐鲁工大五年内要引千名博士,科研人员要上讲台

    1.jpg

    12月16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举行了合并后的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公布了建设一流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的首项重大举措,在未来3年,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 学院)将培育引进100名高端人才,5年内引进1000名优秀博士。“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详细]

    12-17 07-12齐鲁壹点
  • 看到园林工人只吃花卷米饭 济南小伙给他们买来肉菜

    3.jpg

    这里是济南浆水泉路华联超市的一家快餐店,就是这几张画面,让今天这里吃午饭的李先生看出了“门道”。原来,这个身穿深色上衣的小伙子,和这四名身穿绿色马甲的工人并不相识,只是看到他们的午饭过于简朴,于是自掏腰包给他们“加了菜”。[详细]

    12-17 08-12济南都市频道
  • “济南曲山艺海博物馆”落成并免费开放

    2.jpg

    12月15日,“济南曲山艺海博物馆”正式开馆,免费对社会开放。该馆位于市中区万达广场北侧民康街26号,馆内展览分为曲山艺海古溯源、南腔北调聚大观、说书唱戏汇泉城、艺海玉振启后人四大部分,通过文献、影像资料、复原景观、微缩模型、名人雕塑等展示手段充分阐释...[详细]

    12-17 07-12舜网-济南日报
  • 为园林工人“加菜”被赞真暖男 全城都在寻找这个小伙,你认识他吗?

    12月15日中午,在济南市历下区浆水泉路一家快餐店内发生暖心一幕,一位年轻小伙看到四名园林工人为省钱只吃米饭和花卷,自掏腰包主动为他们购买了肉和炸鸡蛋等近30元的菜。[详细]

    12-18 07-12齐鲁晚报
  • 山航"大雾神器"助两机场150米低能见度起飞,它是啥?

    12月14日凌晨2点,随着山航一架波音737-800型客机从昆明机场成功起飞,标志着山航又一次成功使用HUD(平视显示器)完成RVR150米低能见度起飞验证。值得注意的是,成都、昆明机场是继首都机场、乌鲁木齐机场、济南机场、青岛机场之后,山航实施RVR150米低能见度起飞验证的...[详细]

    12-18 07-12齐鲁壹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