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鹰匠”的猛禽救治之路 每年自掏三四万元救助猛禽

2018-01-24 15:47:00 来源: 牡丹晚报 作者: 武 霈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武 霈

  深冬腊月的菏泽,苍茫而辽阔的天空中很难再看到鸟儿的身影。然而,在曹县桃源集镇上空,一只红隼总爱在此飞行盘旋,或驻留墙头,或落在树端。

  “这是海洋家的小红。”周边村民都认得这只鸟类猛禽。从他们口中,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得知:“海洋救了它,放飞后,它一直舍不得走。”

  村民口中的“海洋”叫李海洋,是曹县公安局桃源集派出所的一名民警。除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护鸟人”。

  隼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之一,因一些不法分子的贩卖,生存现状令人堪忧。此时,像李海洋这样救助野生猛禽的护鸟人,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对于村民口中“小红”这个名字,李海洋不是很认同:“我们不应该与鹰有过多接触。为保留它们的野性,我从不给鹰起名字。等这只红隼恢复健康了,我就放飞,让它回归自然。”

  这位致力于让“猛禽回家”的护鸟人,懂得“以鹰之需为己需,以鹰之苦为己苦”,在救助工作中坚持了十年之久,救下数百只野生保护动物。

  昨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李海洋和他的志愿者伙伴们,让我们共同一睹这些“鹰匠”们的“鸟人鸟事”。

  十年前,他救下一只猫头鹰

  谈起自己的救助猛禽经历,昨日,李海洋十分兴奋、也十分感慨。

  由于自幼喜欢动物,李海洋从小就喂养了很多狗、猫、兔子等宠物,但真正与野生猛禽接触,还要追溯到10年前。

  “大概是2008年,什么季节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就在庄寨的集市上,我看到一个老农贩卖猫头鹰。因为卖猫头鹰的不常见,当时围了好多人,我也上前凑热闹。”李海洋回忆道,“我当时对猫头鹰这种夜行猛禽还不太了解,对方似乎也是外行,本应该栓在猫头鹰腿部明杆的绳索,却栓在了有肉、有毛的大腿上,两只腿都已经磨得红肿。”

  经过一番打听才知道,可能是因为身体虚弱、体力不支,这只猫头鹰无意间跌进这位老农家,成了不速之客。农村一直有猫头鹰不吉利的说法,老农不愿意在家宰杀,便拿到集市上卖。生了恻隐之心,李海洋就花了100元钱买下这只猫头鹰,在家里腾出一间小屋,开始喂养它。

  “大概养了一周,这只猫头鹰恢复了健康,腿好了,似乎也有劲了。我打开窗户,它一阵扑腾,头也没回地就飞走了。”李海洋回忆道,“虽然偶尔对这类鸟有所耳闻,但这还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引起我的好奇心,从那时起开始查阅一些关于野生猛禽的资料。”

  救助事业发生质的改变

  酷爱动物的李海洋,与“猫头鹰小姐”第一次 “邂逅”后,便对野生猛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鹰、雕、枭、鵟、隼……野生猛禽分为好多种,每个物种再往下又细分很多种,经过查找资料和一番学习,才明白这些鸟类虽然在全国有不同分布,但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中,金雕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说起野生猛禽,李海洋侃侃而谈。

  李海洋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随着对野生猛禽越来越了解,他发现全国各地存在着很多“鹰猎群”,一些非法交易在地下偷偷进行,一只隼能卖几万元,在利益的驱使下,盗猎十分猖獗,成为珍贵鸟类愈加稀少、珍贵的原因。

  “多数野生猛禽在食物链中接近顶端,能让它们意外死亡的只有人类的捕杀,弹弓、气枪、网捕、二次中毒……每年因此丧生或被捕捉的珍贵鸟类比比皆是,尤其是弹弓伤害,案例最多。其中,鵟是被端上餐桌最多的猛禽。”李海洋说。

  看到了伤害的残酷,才明白救助的意义,李海洋开始通过互联网学习救助办法。“我在网络上报名参加了一个名为‘中华鹰匠’的民间组织群体,在这里掌握了一些保护、救助猛禽的技能。”他说。

  李海洋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正是在“中华鹰匠”群体中的学习,让他的救助事业有了质的改变。

  “以鹰之需为己需,以鹰之苦为己苦,以鹰猎为手段,以野放为目的。此为鹰匠也。”猎杀、贩卖猛禽固然是绝不允许的,但试图驯养猛禽也是禁止的,“很多人因为喜爱,感觉驯养很酷或者部分鸟类很萌,有了饲养的想法,但野生动物不同与宠物,大自然才是它们的归宿,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让野生猛禽回家。”李海洋说。

  全国第五、我市首个伤病猛禽救助公益机构,由他发起成立

  “我在中华鹰匠群里学到很多知识,也意识到自己单打独斗的局限性、凝聚更多志愿者才能为救助事业出力。于是,我萌生了成立救助中心的想法。”李海洋说。

  2017年9月,李海洋自筹了3万元,在自己家建立了菏泽市鹰匠猛禽救助中心。这里成为全国第五家、菏泽首家经过合法程序备案的伤病猛禽救助公益机构。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李海洋的行动得到很多人的响应,陆续有很多热衷于救助的爱心人士加入救助中心成为志愿者,崔存方和王鲁飞就是其中的两位。每日看到李海洋在救助工作中乐此不疲,耳濡目染下,他俩也走上了公益救助之路。

  “简单的喂食一个人就可以搞定,但一些猛禽二次中毒,或者撞网骨折,需要洗胃、手术、称重,这些疾病的救治一个人干不来,海洋在学习,我们也一直在学习。”崔存方说。

  据介绍,刚成立不久的鹰匠猛禽救助中心分工明确,既有救助队,还有巡逻队和宣传队,已经发展至近40名志愿者,除了日常的救助和巡逻外,还经常到附近鸟市上做宣传活动。

  “今年元旦,我们接到举报,得知市场上有人出售雀鹰,志愿者便出动到现场。最终,我们协助森林公安、林业部门抓获三名嫌疑人,营救了两只雀鹰、一只红隼。”李海洋说,“为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1月21日,我们又联合市林业局、中华公益网等爱心人士到集市上做公益宣传,为居民普及保护野生动物知识。”

  每年自掏三四万元救助猛禽

  聊起救助野生猛禽,李海洋和崔存方、王鲁飞都滔滔不绝。

  眨眼已是正午时分,三人却顾不得自己吃饭,先要去喂养家中伤残的红隼和普通鵟。

  跟随三人的脚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爬上李海洋家的二楼。这个二层小楼明显是新盖的,尚未装修,仅用铝板隔断成多间小屋,让野性难驯的猛禽各有所居。

  “楼是海洋特意为这些猛禽康复修养盖的,近500多平方米。为了公益救助,海洋都是自掏腰包,无论是喂食还是医治,每年都花不少钱。”王鲁飞指着首间小屋里的苍鹰说,“这只苍鹰身上安装着GPS定位系统,就是为了方便测量它的飞行能力和恢复程度,器材都是要自备的。”

  一跟记者算起 “经济账”,李海洋的妻子高景鲜就有一肚子的“怨言”。

  “一个月三千多元的工资,他从没给家里花过一分钱。自己还舍不得吃牛肉呢,他却买二斤全喂鸟了,每年在鸟身上至少花三四万元。”高景鲜说。

  高景鲜嘴上说得 “厉害”,可行动上却在一直默默地支持老公。

  “看着他如此热衷这个公益事业,我慢慢地就默许了,跟着他学习、了解了很多救助野生动物的案例,由最初的不理解变成支持。”高景鲜说。

  “牛肉实在太贵了,一只普通鵟或红隼,一顿能吃100多元的。可这些猛禽不吃鸡肉,没办法,我只能买些狐狸肉。”李海洋戴上皮手套,将大肉块剪开,装满一桶,挨个喂食。

  喂养救治猛禽就要保留其“野性”

  第一个“用餐”的是一只普通鵟。因为右眼被弹珠打伤,它失去了野外捕食能力。

  对这只受伤的鵟,李海洋有着很深的感情。“当初,它全身多处受伤,不到一斤重,几乎是皮包骨头;右眼被弹珠打伤后,高傲的它直接将右眼撞瞎了。”说起这只普通鵟的伤势,李海洋对猎鹰者恨之入骨,“经过治疗,它虽然已经康复,但受伤的眼睛再也看不到东西了,也失去了在大自然生存的能力,只能在我这里终老。”

  李海洋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他的愿景是“让所有野生猛禽,良有所归、伤有所医、残有所留”。对于失去自然生存能力的,他要尽心照顾,而对于更多猛禽,回归自然才是最终目的,为此保留它们的“野性”十分重要。

  “喂养野生猛禽一定要戴手套,除防止被啄伤外,主要是避免铭印错误。”李海洋一边喂养一边说,“铭印指的是对幼鹰在刚出生后对周边实物模仿学习,形成一定潜意识的条件反射,比如,我一直用手拿肉喂食,幼鹰就会形成看到手就有肉吃的意识,不仅丧失自己的捕食能力,也会对饲养人造成潜在危险。”

  李海洋说,目前,在他家中“疗养”的猛禽有15只,为方便喂养、治疗,进行了一一编号,哪只猛禽几斤重、怎么受伤的、需要多久康复……他全都记录在册。“虽然每只猛禽都有编号,但我不能给它们起名字,更不会当面唤它们。除了喂养和治疗,我也不与它们接触,这样做就是为了保护它们的野性。”李海洋沿着各个房间一一介绍,“每当有人来,这些猛禽就在房间里扑腾,对人类还是恐惧的,这样才正常;它们如果一看到人就很乖巧地飞到你手臂上,那就沦为宠物了。”

  每晚去黄河滩边巡逻,为珍贵鸟类保驾护航

  “救治工作是辛苦、漫长的,经历过对野生猛禽的救治才能真实感受到对猎杀者的憎恨。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是切实有效地减少盗猎、提升珍稀动物种群数量的最有效方法。我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尤其是黄河滩一带,经常有猎鸟者出没,保护好这一带的珍贵物种是我们救护中心的使命。”崔存方说。

  我市位于黄河与黄河故道之间的夹角地带,所辖范围内,林茂粮丰,河流纵横,特有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鸟类的繁衍生息和迁徙越冬提供了比较理想的场所,成为许多重要候鸟的集聚地,也是候鸟迁徙的主要通道。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鸟类200余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一、二级鸟20余种,比较珍稀的有丹顶鹤、东方白鹳、大鸨、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白额雁、灰鹤、蓑羽鹤、秃鹫等,对人类有益的食虫益鸟100余种,经济鸟类20余种。

  “时常有人带着猎狗去黄河岸边捕杀野生动物,有的捕杀者还投毒,灰鹤、大鸨、大雁……经常被猎杀,为保护这些野生动物,我们救护中心成立了巡护队,每天晚上都去巡逻,也经常与猎捕者发生冲突,他们一旦看到我们报警就落荒而逃。”王鲁飞说。

  “前两天,河南长垣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转交来两只在保护区被毒死的猛禽:一只猎隼,一只短耳鸮,很多猛禽都是因为投毒而导致二次中毒的。”李海洋愤怒地说。

  据介绍,这些死去的猛禽仍然有很大的价值,羽毛可以拼接在其他受损、受伤的猛禽身上,类似于“器官移植”。“那只在我家周边一直徘徊的红隼是翅膀受伤,从死去的猛禽身上取下的羽毛,经过拼接手术才能重返天空。”李海洋说。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 百度新闻,能看能听,懂你所想给你所愿,快下载试试看!

    百度新闻是一款致力于热门资讯头条、语音阅读播报的APP。专业权威的百度搜索技术,您可以在这里随意搜索各种新闻、资讯、百科。研发个性化算法,让您在有限时间里,读到最想看、最需要的新闻资讯。语音技术实现情感语音播报新闻,让您在开车、健身等,需要解放双眼双手场合,也能尽情收听新闻资讯。[详细]

    百度新闻
  • 好消息!山东将对收费期满的一级公路停止收费

    2_副本.jpg

    记者从山东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获悉,今年山东交通正式启动交通强省战略和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强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推进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2018年,山东省全社会交通建设计划完成944亿元投资,实现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3万公...[详细]

    01-24 15-01闪电新闻
  • 长江黄河大明湖“三水齐下” 为济南众泉解渴

    1_副本.jpg

    2017年11月7日趵突泉水位从前一天的28.17米降至28.15米,这是济南泉水喷涌的黄色警戒线水位,水位在保持了两天后,继续下降,到11月17日,水位降到了28.01米,10天降了14厘米。二环南路兴济河附近的兴济河补源点水源旺盛,主要来自卧虎山水库补水。[详细]

    01-24 15-01齐鲁晚报
  • 即墨投入29亿元整治河域 将重现“淮涉八景”

    3_副本.jpg

    近年来,即墨区以品质即墨、宜居即墨建设为引领,投资29亿元,持续推进墨水河、龙泉河综合整治,开展了清淤、截污、桥梁、驳岸、拦蓄水以及道路、景观、亮化、绿化等一系列工程。坚持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加快智慧即墨视频监管云平台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效能...[详细]

    01-24 15-01青岛新闻网
  • 济南今年重点项目真不少!轨交M2M3线计划年初要开工

    1_副本.jpg

    2018年是济南“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突破之年。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引爆区建设项目也将启动,项目位于天桥区大桥街道、济阳县崔寨街道,主要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引爆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详细]

    01-24 08-01齐鲁壹点
  • 济南推出16项举措,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近日,济南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长效机制,在拓宽基层就业创业渠道、提高工资福利待遇、优化利于发展制度环境、完善畅通流动机制等方面推出16项具体措施,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铺路...[详细]

    01-24 16-01齐鲁壹点
  • 山东要评5个高技能人才载体项目,最高补助500万

    近日,山东省人社厅发布《关于组织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技工教育特色名校和技能大赛省级集训基地建设项目等五个项目评审工作的预备通知》,拟于3月上旬,组织进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山东省技工教育特色名校、齐鲁技能大师...[详细]

    01-24 16-01新锐大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