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经一路170号
大生里-纬八路58号
经四路230号洋楼
曲水亭街15号
曲水亭街15号
经一路170号
“真没想到,就在我的身边,这么多老房子都是历史建筑,而且还被政府列入了历史建筑普查名单,说明我们的济南确实历史悠久,宝贝多多啊!”记者近日来到曲水亭街一带采访时,多位住在这里的市民非常兴奋地这样说。
他们为什么兴奋呢?在前不久济南市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公布济南市第一次历史建筑普查名单的通知》中,366处历史建筑列入名单。与以前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或历史建筑不同的是,这366处历史建筑中很多是民居,就是普通市民住的老房子,而这也是让很多市民感到惊奇和惊喜的地方。
历史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建筑不同
据了解,此次普查从2016年3月开始,在《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出的238处建议历史建筑和24处优秀工业遗存基础上,全市范围内开展地毯式踏勘与遴选,并逐一登记摸清“家底”。调查包括建筑物的地址、用途、结构、建造年代、类型、风格、损坏情况、历史原貌保存情况、人文历史背景等,对普查基础资料进行筛查评估。同时结合现状测绘,整合工作成果,按历史建筑名单为每处历史建筑建档造册,建立完善的纸质和电子档案及数据库,形成济南市建议历史建筑名录380处,经公示,最终确定为366处。
这次众多的济南历史建筑评定标准为:建成50年以上;或建成30年以上不足50年,但具有特殊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或具特殊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建、构筑物。
这些建筑按功能分5大类:传统民居类、工业遗产类、商业办公类、宗教文化教育类、其他类。其中传统民居类260处,数量最多,王府池子街、后宰门街、起凤桥街、曲水亭街上都有建筑入选传统民居。见证济南发展的第一棉纺织厂、济南轻骑集团、济钢集团等25处建筑,列入工业遗产类别。从年代划分来看,“民国”时期建筑最多。按建筑风格分为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筑风格、传统建筑风格和日式建筑风格。
可是,有不少市民对于此次进入普查名单的这些历史建筑,和“文物建筑”“不可移动文物建筑”分不清楚。其实,历史建筑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四十七条中有明确概念:“历史建筑,是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
而“文物建筑”是“不可移动文物建筑”的一种,一般指古建筑,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文物建筑是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的建筑,历史建筑是具有一定建筑价值的建筑。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概念上是一种上下位关系。
此次普查再次印证了古城济南的深厚历史内涵
记者从名单中看到,其中很多历史建筑就位于起凤桥街、西更道街、王府池子街、后宰门街、芙蓉街、贡院墙根街、十亩园东街、纬三路、纬四路、经四路、锦屏街等街巷内,还有一些位于山东大学西校区、山东省水利厅院内、原国棉四厂老宿舍楼、铁路宿舍传统建筑群等单位区域内。另外,济南周边村庄内的老建筑也有较大数量,而长清区、章丘区、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等区县内也有不少。
所以,济南市进行的第一次历史建筑普查是一次非常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对于济南民间老建筑资源的掌握和今后的保护都会有巨大的推动和帮助作用。
据主持此次普查工作的部门介绍,此次普查就是要全面完成历史建筑普查和名录建档,全面摸清家底,实现保护全覆盖、零遗漏,做到“应保尽保+地方特色”。并要稳步推进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后期将明确分类保护要求,编制历史建筑保护图则,划定保护区划。目前已完成首批24处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的编制工作并通过专家论证,正在开展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图则编制工作和剩余历史建筑保护区划的划定工作。
对于此次普查,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普查对济南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次普查的规模大,也做得非常详尽、科学。通过普查,可以了解济南还存有大量的优秀老建筑,充分证明了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历史内涵,对于我们挖掘济南的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历程提供了第一手的珍贵资料。
确实,一座城市中除了一定数量的不可移动文物建筑外,还存在着这么多的历史建筑,是值得这座城市骄傲的,也是这座城市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让济南人对身边的历史建筑有更深入的认识
近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各部门各地方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物事业既往成就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的推出、一系列重大工作的推进,“让文物活起来”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物珍存不断走近百姓、走进当代、走向世界。“让文物活起来”激活了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虽然,此次济南市第一次历史建筑普查名单中的老建筑绝大多数并不是文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其中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历史建筑升格为文物建筑,那时,这些历史建筑的价值就会更高,更具有历史价值。
“让文物活起来”,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从上到下的一个共识,都在考虑和实践在坚持科学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文物价值。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曾表示,怎么样用好文物是一个比较大的命题。让文物活起来,主要应在“活”上下功夫。众多的文物资源要向社会开放,要让广大的公众接触到文物资源。让文物“活”起来,这是一篇大的文章,需要我们从文物资源的各个方面,从考古开始,考古、文物的修复,一直到博物馆,每个方面深挖的话都有文物活起来的内容。
济南此次历史建筑普查其实就符合刘玉珠对于如何“让文物活起来”的想法。而且,济南在这方面已经做过一些实际工作,比如蔡公时遇难遗址被改造成了蔡公时纪念馆和商埠文化博物馆,原胶济铁路办公楼改建成了胶济铁路陈列馆,老舍故居被改建成为济南老舍纪念馆,还有多座老建筑也都被改建为博物馆或其他文化场所,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也是济南市“让文物活起来”的最好实例。
不管是文物建筑还是历史建筑,都是一个城市历史发展中最具有说服力、最贴近老百姓的文物。从这些建筑身上,每一个市民都能直观地认识到所处城市的历史文化,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别的文物所不能代替的历史信息。
李铭对记者说,如今366处历史建筑已经调查清楚,并且形成了档案,如何进行保护就是下一步最重要的工作了。“我认为,对这些历史建筑最急切,也是最主要的保护方式就是给‘它们’挂牌。在文物建筑的保护方面,这是一个基本做法,也是国内其他很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做法。标牌上可以写明建筑时间和基本介绍,然后挂到建筑上,这样不光能让外地游客对这些历史建筑有所了解,也能让众多的济南人对这些一直就在身边的老建筑能有更深入的认识,知道其保护价值,这样能自觉地进行保护。另外,有关部门还可以做好指示标志,出版济南历史建筑地图,让旅游者能便捷地找到它们的位置,能更好地感受济南的历史,这也是历史建筑最有价值和感染力的地方,还能对济南的旅游提供一些资源,扩大济南的文化影响力。”
现在,对于济南历史建筑的第一步工作已经圆满完成了,而有关部门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如何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如何让这些历史建筑“活起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其文化内涵和魅力,如何为济南的文化建设增添更大的助力,是每个济南人都在热切期盼的!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记者今天从济南市金融办获悉,2017年,我市金融业全年没有发生重大金融风险事件,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完成金融业增加值776亿元,金融业实现税收收入138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和税收均居全省首位。[详细]
齐鲁大道将成为省城西部除了二环西路以外的南北主干道,助力济南北跨和西进。记者注意到,齐鲁大道南接匡山西路、济南西站与横四路,沿济齐路行驶的26路、77路公交车都经过北延工程项目起点。[详细]
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承建的中国海藻生物科技馆内,工作人员在演示海藻酸盐医用止血敷料。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十三五”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海洋+”发展规划》《建设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行动计划》,海洋经济增长快、活力足,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详细]
《通告》指出,任何个人和单位养犬应当遵守社会公德,不得妨碍他人正常生活,不得侵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社区居委会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养犬管理工作,依法调解因养犬行为引起的邻里纠纷;倡导社区居委会或业主委员会依法制定居民养犬公约,并监督执行。[详细]
5日,济南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由于今年春节时间较晚,随之而来的新学期也成了近年来“最短学期”,小学和初中只有18个教学周,在校时间仅87天。记者观察本学期校历发现,义务教育阶段即小学和初中的暑假从7月7日开始,高中的放假时间则为7月14日。[详细]
3月5日,“美丽青岛魅力女性”——青岛市纪念“三八”妇女节108周年巾帼先模颁奖典礼在市疾控中心会议室举行。会上表彰了许群等10位青岛市三八红旗手标兵,辛筱霞等200名青岛市三八红旗手,青岛文登路小学等100个单位青岛市三八红旗集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