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还巢”后的困惑与期待

2018-03-28 08:36:00 来源: 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 刘彪

  长清马套村的村民修缮村中老宅 记者郭尧 摄

  春暖花开,又到了城里人去乡村踏青的季节,此时很多人都有“不辞长作农村人”的感慨,只不过这往往是一闪而过的臆想。然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群人开始把理想化作现实。

  最近,本报连续报道了回乡种地的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打工仔、搞民宿旅游的带头人……他们各有特点,也有很多共性,比如闯出名堂的艰难、资金的匮乏、政策不给力的孤独与无助,有时候还要面对海龟与土鳖的巨大差距,他们期盼农村农业能尽快补齐公共服务上的短板。

  推销尴尬:

  种出3斤重梨没知名度没人信

  4年前回乡种梨的张庆荣,目前顶着很多头衔,不仅有黉塘岭昊鑫生态农业公司总经理,还有章丘区政协委员、相公庄街道挂职的团委副书记,有人说这是虚名,张庆荣却不这么认为:“这些头衔至少可以证明,我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出去做业务,这是品质、信誉的无声背书。”

  张庆荣有这种觉悟,源于一次偶然的经历。那是2016年青岛农博会前夕,回乡创业已两年的他几乎黔驴技穷:“刚开始创业时想,只要种出好的产品,然后砍掉所有中间环节,直接到社区门口低价卖,市民们就会趋之若鹜,谁成想,没有品牌,根本不行。”

  2016年青岛农博会,张庆荣准备孤注一掷,斥“巨资”打品牌,却没有买上去青岛的普通火车票。眼看第二天就要开幕了,他情急之下就买了个头等舱一等座:“当时,我用废纸箱子拎着8个梨,与旁边西装革履、言谈讲究的商务人士格格不入。”

  刚坐下,张庆荣就听旁边两个人在谈论农博会,听声音和谈论的话题,像是政府工作人员,经过一番“去与不去”的内心搏斗后,他鼓起勇气向前说:“领导,我是章丘的,这是我种的大梨,普通的3斤重,大的5斤重,您尝尝;结果人家不信,反问道,‘我在章丘工作了这么多年,听说过章丘大葱和鲍芹,却没听说过大梨’。”

  张庆荣立刻回应:“这梨都长在我家的树上,假不了,不信可以去看看。”这些人实地勘探后,把张庆荣的大梨加到章丘知名农产品序列中,一起推广,提高了知名度。

  “在农村创业,成功几率太低,100个人当中,能听到三五个人的声音,就不错了。”2010年就回章丘农村创业的窦广磊说,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缺少相关部门支持。

  记者注意到,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而窦广磊的“龙山树莓”品牌叫得响,也源于政府支持。

  目前的窦广磊也是诸多头衔加身,他不仅是山东龙翔树莓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还是济南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只有你干得好、出名了,很多以奖代补的政策才会落到你头上。”

  无处化缘:

  关键时刻救命钱来自亲朋好友

  谈到以奖代补、政府支持,长清区马套村村主任孙兆斌颇有感触:“我们村搞旅游民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出钱给修的路,原来3米宽的土路变成了5米宽的水泥路;美丽乡村建设,还给了200多万元提升村容村貌、修建水库、提升景观,只是一些路面已经坏了,维修缺乏资金。”

  的确,记者驱车前去采访时,一些进村道路坑洼不平。“这可能是共性问题。”商河县玉皇庙镇党委书记梁甲猛说,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一些低标准建设的工程,比如村村通修的公路、建的厕所,设计使用年限只有10年,马上就要进入集中更新维修期了。

  农村振兴,免不了要投钱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钱从哪里来,考验着各级政府,同时也考验着村集体财力。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长时间以来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壮劳力大多出去打工了,留下的绝大多数是那些老妇幼弱病残,以消费型生活为主,村集体经济实力相当薄弱。

  回乡创业的有为青年,也同样经常面临缺钱、无处融资的窘境。比如窦广磊,是卖了城里的房子回乡的,承包流转耕地时,却遇到了不一样的待遇:“正常情况下,本村农民之间流转土地,四五百块钱一亩就算不错了,但如果外来户想流转承包,就得上千元一亩,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记者采访了多个地区的不同农村,均存在这种现象。创业免不了要遇到坎儿,比如回玉皇庙镇设工厂生产儿童用品的陈玉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货发给国外的客户了,货款却不能按时到位,眼看就要资金链断裂;再比如窦广磊,试种了21个品种的树莓,一半死掉了,损失巨大;又比如张庆荣,倒春寒冻坏了花朵,导致大幅减产,且质量下降,卖不出去……

  “如果是在城市,肯定有很多融资方式,比如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但农村就不行。”陈玉芳说,只能向亲戚朋友借“救命钱”。窦广磊笑言,他的同学都像割韭菜一样,被他借了一茬又一茬,高峰期时,他欠款150余万元。

  记者注意到,《意见》明确表示,要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比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普惠金融重点要放在乡村,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上市、新三板挂牌和融资、并购重组,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等。

  期盼保障:

  得让人才感觉在农村创业如在城市

  “目前正是踏春的季节,城里人出来赏花,累了、饿了,总要找个地方歇歇脚。”张庆荣说,他有意把农业园变成观光旅游园,增加收入渠道,这就需要设置吃饭场所、孩子玩的地方,但问题又来了,一旦设了,又有可能变成违章建筑。

  再一个,发展循环农业,就需要在地里搞养殖,比如养猪、养鸭,产生的粪便当作有机肥放到地里,让产出的水果绿色有机,只是现有一些政策,为了环境保护,是禁止在一些区域养猪、养鸭的。

  窦广磊则更加关注人才问题:“现在的社会风气是,农村孩子出去了,如果再回来,就是在外面混得不好,就娶不到媳妇,这使得很多人不愿意回来;再一个,村里往往宗族观念很重,如果返乡的人在村里人缘不好,吃不开,也很难创业成功。”

  乡村振兴首先应该是人才振兴,窦广磊认为,要吸引人才回来,就得让人才感觉,在农村创业像在城市一样,照样能享受到城镇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否则恐怕很难吸引人才回归。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石慧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