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晓亮
游戏成瘾可能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精神疾病。对这一现实问题的讨论又成热点——
虚拟空间诱生“虚拟人格”
转眼暑假即将到来,上学的孩子将有大把的空余时间。家长们却很担心:孩子整天对着电脑或拿着手机玩游戏,是不是会游戏成瘾?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新版《国际疾病分类》(ICD)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虽尚未最终通过,已引起了热议。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越来越快速便捷,上网玩游戏越来越方便,有网瘾的青少年数量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他们深陷其中,从虚拟世界中寻找“获得感”。
大学班主任说:沉迷游戏的学生往往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与同学的交流很少。
6月21日凌晨1点22分,济南市区的一家网吧内依然灯火通明,七八个年轻人聚精会神地对着电脑屏幕厮杀,桌子上散乱地堆积着零食袋和饮料瓶。
网管向记者介绍说,这个时间还不走的顾客都是通宵的,他们大多是附近高校的学生,其中有三四个还是通宵玩游戏的常客。张周(化名)就是其中之一。“他有时候会从早晨九点一直玩到第二天早晨九点,劝都劝不走。”
张周在这里主要玩的一款游戏,要与99个对手互相竞技,最后生存的才算是胜出。“这游戏,不赢一局不过瘾,但是玩起来,一晚上也不一定能赢一局。”
记者问他:这样频繁地通宵玩,身体能否承受?他很轻松地说:“白天回宿舍睡觉就是了,托室友签个到就行,这学期我就没正经上过几堂课。”
像张周这样的学生在校园里并不少见。山东政法学院班主任老师胡小雨(化名)对记者说,她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刚刚入学的时候学习成绩还不错,课堂表现也很积极。但是后来沉迷游戏,学习状态变得越来越差,从最开始的上课走神、不交作业,发展到后来干脆不去上课。晚上打游戏,白天窝在宿舍睡大觉,做再多的思想工作也没什么用。后来办了休学手续,到现在也没有回来上学。
胡小雨表示,沉迷游戏的学生是可以通过他们的生活状态看出来的,他们往往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喜欢独来独往,与同学的交流很少。
之前,有机构匡算,亚洲青少年中有网瘾的人数在8%左右,我国略高一些,在10%左右。但这只是匡算的数据,目前心理学界并不掌握确切的数据。
胡小雨说,大学阶段有网瘾的学生以男生居多,十个里面有八个爱打游戏,八个里面有五个成绩都不好。算得上成瘾的,大概有十分之一。
潍坊一所初中的班主任老师刘文也表示,她带的班里大概有十分之一的学生是非常爱打游戏的。
青年玩家说:“你能想出比玩游戏更廉价,解压更彻底的活动吗?”
游戏容易让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游戏本身的设计来看,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有关专家指出,游戏中正面反馈的周期较短,而现实中正面反馈的周期时间较长。人之所以会重复一个行为,是因为在这一行为之下,内心会有一种获得感,也就是“阳性强化”。在游戏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一个奖励,游戏者很容易在这种一个接一个的奖励体验下沉浸其中。
以前段时间最为流行的一款手机游戏为例,游戏者每击杀对方控制角色一次,都会获得大量金钱和经验值,这些金钱和经验值可以用来购买装备提升等级,从而让自己控制的角色更为强大,通过不断击杀对方角色,自己的角色也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强大,当双方差距越来越大的时候,就可以轻易地摧毁敌方基地,从而取得胜利。
在这个过程中,击杀敌方角色获得经验、金钱,可以视为第一次正面反馈;通过购买装备提升等级,可以视为第二次正面反馈;装备和等级的提升,又可以为下一次击杀对方角色奠定基础,这样很容易形成正面反馈的循环,最终在摧毁敌方主基地的时候,正面反馈臻至最大化,带来最大程度的心理满足。
即使是一局游戏结束之后,反馈机制仍然存在,赢了,会提升段位,进一步巩固游戏者的心理满足感;输了,会跌落段位,通过游戏者不服输的心态让其再开始一局游戏,以弥补自己对正面反馈的需求。
24岁的张曦(化名)已经有12年的游戏史,她学生时代曾经一度沉迷于网游《剑侠情缘网络版三》。直到现在,她工作以外的大部分时间还是投入在这款游戏上。
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女生,她之所以会对这款游戏着迷,是因为这款游戏能够满足她的社交需求。“在游戏里,我跟人交流不需要有任何顾虑,可现实中不行,再熟悉的朋友,说话的时候还是要有分寸。”她认为,游戏中的社交给她一种彻底的放松感,不必为人情是非所困扰。
游戏的经济廉价性是吸引张曦的另一个原因。“现在我们社交娱乐,出去吃个饭,唱个歌,两个小时起码也得100多块钱,而我在家玩玩游戏,一小时才2块钱。玩游戏可以说是最便宜的娱乐方式了。你能想出比玩游戏更廉价,解压程度更彻底的活动吗?”她说。
生活不开心,
游戏天地一躲了之
在虚拟世界更容易实现身份认同也是游戏容易成瘾的一个原因。张洪涛说:“每个人都有追求自我身份认同,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需要,人总是要有一些获得感的,当这个获得感无法在现实中获得时,他就走进了网络,走进了游戏。”很多青少年由于学业压力大,自身成绩不佳等原因,难以在现实社会中得到认同,所以就躲进游戏中不愿意出来。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游戏本身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交的媒介。一个从事手游代练的初中生对记者说,他之所以花费大量时间在游戏上,并不是说那些游戏有多好玩,只是因为在学校男生圈子里都在聊游戏。大家都在玩,他不玩,就和别人没有共同语言,就没有朋友。“其实想想现在我们能玩的东西本来也没多少,除了游戏也没啥好玩的。流行的游戏变来变去,不管哪个游戏火了,玩游戏的都是同一批人。”
张洪涛认为,这实际上反映了青春期的孩子一种迷茫的心理。“这种迷茫的心理也是导致青春期孩子网瘾多发的原因之一,往往班上有一个人玩游戏,慢慢地就像传染病一样,越来越多。迷茫时,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东西抓住他,就会被网络游戏这样的‘糖衣炮弹’抓住。”
16岁的网瘾少年抢劫杀人后问:
游戏里人物打不死,死了还可以复活;人怎么掐一会儿就死了呢?
相比逃课、休学和精神状态、人际关系的异常,更严重的是,沉迷游戏还会成为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的诱因。
济南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洪涛说:“自己之前接触过一个农村孩子,天天打游戏,为了筹钱玩游戏,他把家里能卖的电器全都卖了。甚至有一天,家长清早起床一看,自家的大铁门不见了。报警后才知道,原来大铁门也被孩子卖了,钱都用来上网玩游戏了。”
他认为,沉迷于游戏的虚拟世界,很容易让人变成“虚拟的人”,导致现实感缺失,自控力越来越差。
“我遇到过一个16岁的男孩,网瘾上来时正好手头没钱了,就抢了邻居家14岁的小女孩几十块钱,又怕她告诉家长,就把小女孩给掐死了。我和他交流的时候,他告诉我,他并没有想杀死那个小女孩,只是没想到她会这么容易就死掉。因为在他玩的游戏里,人物不会很轻易地死掉,打几枪都死不掉,掐一会儿怎么就死了呢?即使死了也可以通过装备或能量复活。像他这种,就是混淆了虚拟和现实,已经变成了一个虚拟的人了。”张洪涛说。
他表示,网瘾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网络游戏成瘾,是否会成瘾与一个人的心智成熟度有一定关系。“心智正在发育中的青少年,成为最容易产生网瘾的群体。”
从2009年左右,张洪涛就开始关注网络成瘾问题。他认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越来越快速便捷,上网玩游戏越来越方便,有网瘾的青少年数量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是否成瘾,需要专业判断
早先,张洪涛关注网络成瘾问题时,还不叫网络成瘾,更多的是称这部分人有网络依赖。原来还相对小众,但如今日益增长的趋势已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成为了一个公共议题。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新版《国际疾病分类》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虽然,这一版本要在明年5月的世界卫生大会由各国最终批准才算正式通过,通过后也要等到2022年1月1日才正式生效,但已经引起了社会热议。
不少游戏迷调侃“玩个游戏怎么就成了精神病”“都别惹我,我有精神病”。
也有人表示,早该归入精神疾病了!游戏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来自一个戒了三年网瘾的少年的心声。
看到“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这条消息后,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一位专家就赶紧查阅了相关报道和资料。她告诉记者:“网络成瘾是否属于精神疾病这一问题已经争论很长时间了。这次ICD-11把游戏成瘾看成和吸毒等一样的成瘾行为,可能是有些游戏成瘾者已经达到了疾病状态。”
虽然相关标准并不十分明确,尚未运用到临床诊断上,但她认为,ICD-11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可能会引起专业人士的探索,以便找到规范化治疗网瘾的方向。
对于社会上的讨论,她认为:“现在每个人都在上网,很多人都在玩游戏,喜欢玩游戏或者长时间玩游戏并不一定是游戏成瘾。就像你今天心情不好,不代表你就是抑郁症。在公交车上玩游戏,可能只是一种消遣的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确诊“游戏障碍”疾病往往需要相关症状持续至少12个月,如果症状严重,观察期也可缩短。研究表明,玩游戏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受游戏障碍影响。
张洪涛认为,相关症状至少持续12个月的认定标准,比起一些地方流行的6个月、甚至严重点的情况认为3个月就可认定网瘾的情况,要谨慎得多,这样很多人就划不到“精神疾病”这一列。
根据ICD-11中的描述,“游戏成瘾”是一种游戏行为(“数码游戏”或“视频游戏”)模式,特点是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戏,以致其它兴趣和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即使出现负面后果,游戏仍然继续下去或不断升级,无法通过个人心理因素进行克制。
“网瘾”不能随便贴标签
在他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对象中,很多是青少年学生,很多是家长听到老师反映自己的孩子有了网瘾,就硬拽着孩子来找他。
这样一来,虽然引起了家长的重视,但一旦给孩子戴上一个“网瘾”的帽子,很可能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有的孩子就对他说:“我有网瘾了。我完蛋了,家长不要我了。”
在网瘾的认定上,他认为要避免非专业人士进行判定。
他当时就对称自己孩子有“网瘾”的父母说,别瞎说,孩子可能只是这段时间对网络游戏感兴趣,就像我也玩游戏的。
“这需要专业人士细化诊断标准作出专业判断。”张洪涛说,ICD-11中指出就游戏成瘾的诊断而言,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导致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重大的损害。在我们心理学具体操作中,也特别注意这一点,就是这个人玩网络游戏是否达到了不顾自己的身体、工作和学习。如果因为玩游戏,不工作了,自己该扮演的社会角色也不正常发挥作用,无法控制自己了,很大程度上就是成瘾了。
就像一些专家指出的,网络游戏对这些成瘾者来说具有优先选择权,游戏放到了正常的工作、生活之前,不顾及后果。就像酒依赖已经出现了对身体的伤害,还是喝,并且量不断增加。
来找张洪涛做心理咨询的网瘾少年中,有人对他说,24小时不睡觉你试试,很难受,还饿得要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治疗网瘾没有“绝招”
网瘾诊断起来复杂,治疗或矫正更难。
受访的专家均表示,目前尚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网瘾的办法,需要多方面考虑,包括家庭、社会和教育的问题。
因为成瘾者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治疗的方法更难以单一推广。
一些成瘾者随着自身心智逐渐成熟或受到特别的激励、刺激会“自愈”,即使再玩游戏,也能够进出自如。
吴强(化名)从上高中时就爱玩网络游戏,几年前上了大学,时间更为充足,更是连续十几个通宵,连考试都是被舍友从网吧拉出来的,挂了几门课,后来跌跌撞撞毕了业。进入社会后,他逐渐意识到了社会的真实。用他的话说就是:慢慢发现钱有用了,挣钱比打游戏好多了。现在虽然每天还要玩两个小时的手机游戏,但工作一来,立马就能丢下游戏。
张洪涛也举了一个例子:前些年,一个17岁的高中生也是有网瘾,在某戒除机构待了三个月没有戒除,待到第四个月,他叔伯哥哥从外地回来,向他仔细描述了外面的世界,他幡然醒悟,不再沉迷游戏。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有关专家也表示:“因为成瘾者陷入网瘾的原因很多,在通过一定设置,进行减量化限制后,更多的要从不同方面帮助他成长、成熟。”
而一些心智还没成熟的青少年,还有一些“病入膏肓”的中年人,因为家庭自身无法治疗他们带有病态的“网瘾”,所以很多被带到甚至骗到网瘾戒除机构。
这些机构很多实行军事化管理,工作人员除了少数心理或医护人员外,最多的是退伍兵,网络成瘾者在这里每天早晨都要跑操。日常的生活环境也相对封闭。国学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责任观念等被引申到课程教育方面。也有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
张洪涛多次给这些机构的学员上的是心理辅导课或心理干预课。他说这些成瘾者在心理上或多或少有些疾病,心理健康服务能起到一定作用。去上课时,他帮助这些人调整自己的心态与社会相对一致,并通过鼓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长自信。
教师、家长也该接受教育
张洪涛说,因为整个链条有断裂,家长没有跟上。其实,大部分网瘾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不是很好,父母无法约束自己或者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因此,只矫正网瘾少年用途不大,教育家长是第一位的。他曾经提过建议,希望开办家长学校,但最终这些地方没有坚持下来。
每当在路上看到坐在婴儿车里,还不会说话的小孩子拿着手机,他就跟这些孩子的三四十岁的父母说,让孩子的眼睛离手机远点吧,至少保护好眼睛,减少点辐射。“虽然现在小孩子没有成瘾,但如果一直让他觉得手机里花花绿绿的是好东西,一旦有合适的土壤,孩子很容易就会被吸进去,走不出来。”
这样直接的、可能的生理伤害,更让这些父母担心。但作为从未“培训上岗”的父母,对孩子们的心理活动,却很难琢磨透。
前些年,张洪涛进行心理健康服务的一个高三学生,不学习,天天上网玩游戏,但他有自己的规划,想着拿到高中文凭,没有违法犯罪经历,锻炼身体素质,就能够满足当兵的要求。他的父母不理解,只想让他考大学。后来听了张洪涛的建议,孩子的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之后发展很顺利。
张洪涛认为,网瘾是相对动态的,它既然是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也应该有阶段性消除,预防深陷成瘾的可能性。这需要发挥家长的作用。
此前,张洪涛在仅有的几个场合,都讲到如何做父母,里面涉及如何懂得自己和孩子的心理,以及孩子特定年龄、时期的心理特点。通过理解,让家长能够理解孩子,成为孩子的人生导师或心灵导师,在孩子迷茫无助的时候能有效地与之交流,提供帮助,让其在持续的“获得感”下成长。
他建议应该营造一种氛围让家长重视,同时要给“父母”这个从不需要“培训上岗”的职业进行培训,“至少懂得一些总比一点也不懂得要强”。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有关专家表示,在对孩子培养上,要求家长立体化培养孩子,不能因噎废食,断网、关电视,搞得孩子像远古人一样,只给钱、只要求学习,管得太严,反而触发逆反心理。需要因人而异,适度满足相关需求,这也是预防成瘾的要求之一。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王晓亮
《意见》提出,到今年9月底前,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科学、规范、透明的旅游价格形成机制基本健全,推动全域精品旅游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清理规范有关部门、景区不合理收支行为,相应降低偏高的门票价格,促进国有景区逐步回归公益属性。[详细]
根据《规定》,山东省向符合条件人才颁发“山东惠才卡”,高层次人才凭卡享受绿色通道服务。(四)省内单位引进的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入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人才工程及相当层次的高层次人才 (五)省直有关部门设立的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详细]
日前,从济南市人社局获悉,为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进一步助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四个中心”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泉城双创”人才计划的意见》(济发〔2016〕20号)和《关于深化人...[详细]
高考、中考相继结束,暑假也日益临近,岛城市民的出游热情再次被点燃。而在出境长线游方面,途牛旅游(青岛)市场部经理刘欢告诉记者,俄罗斯、美国、毛里求斯、英国、澳大利亚位列预订人气前五名。[详细]
今年5月,省农业厅发布第三批全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平阴玫瑰、菏泽牡丹、平邑金银花“三朵金花”同时上榜。拉长产业链的,不仅有平阴玫瑰,菏泽牡丹、平邑金银花的链条延展同样让人大开眼界。[详细]
记者22日下午获悉,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委托大众报业集团齐鲁晚报、《现代教育》杂志社联合主办2018年山东高考招生咨询会。2018年山东高考招生咨询会共分(本科综合场)、(专科高职场)两场举办,时间地点如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