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研讨会举行

2019-04-30 07:41:00 来源: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作者: 刘兵

  文旅融合再出发 东营打响“黄河入海,我们回家”品牌

  “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研讨会举行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4月29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东营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研讨会在东营举办。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文旅企业大咖等齐聚一堂,围绕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与品牌建设,共同探讨沿黄、滨海文化旅游资源整合问题,携手促进地区之间的合作,推出沿黄、滨海精品旅游线路,实现优势互补、市场共享、合作共赢。同时,大会举行了聘任和签约仪式,东营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为文化旅游智库的4名专家颁发了聘书,省内沿黄9市签订了黄河入海文化旅游合作协议。

  

  我省文化旅游有三张名片——泰山在这里崛起,孔子在这里诞生,黄河在这里入海。省委、省政府把黄河入海列入全省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之一,既为东营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直面问题,东营市主要负责人表示,与泰山、曲阜“一山一圣人”相比,“黄河入海”的潜力远没有挖掘出来,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充分发掘东营独特的旅游资源,做好做足优势转化的文章,尽快补齐“黄河入海”文化旅游这块短板,为全省文化旅游发展作出东营贡献,是东营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

  

  

  东营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黄河入海的地方、独具特色的湿地城市、新兴的文化旅游城市,拥有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的旅游资源,黄河入海处河黄海蓝、泾渭分明,是具有世界唯一性的天下奇观。在这里,黄河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石油文化以及湿地文化交汇融合,构成了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文化生态体系。

  

  万里黄河携泥带沙,奔流到海黄蓝交汇。去年以来,东营市确立了“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就是要充分发挥东营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坚持政府做线路,企业做项目,政府和企业合力做市场,培育旅游精品,提升旅游服务,丰富文化内涵,让文化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富裕东营的支柱产业、幸福东营的惠民产业、宜居东营的生态产业,把东营打造成为文化旅游胜地。

  为此,东营市研究制定了“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一核引领、两带崛起、三区突破”的旅游发展布局,将黄河口作为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区,提升“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产品。同时,打造沿黄、滨海两个旅游休闲产业集聚带,提升黄河水城、金湖银河、孙武湖三个旅游度假区,打响“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文化旅游品牌,引发亿万中华儿女的文化共鸣、心灵共鸣,形成富有亲和力的旅游形象。

  黄河入海,欢迎回家。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东营正在加倍用心和努力,一批批旅游项目加快建设,一条条精品旅游线路愈发成熟,黄河入海文化旅游胜地热忱地迎接每一个游客“回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推荐阅读
  • 点赞!威海成功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4月29日,生态环境部在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威海与深圳、重庆等城市同时入选,成为山东省唯一试点城市。去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个左右有条...[详细]

    04-30 07-04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山东筹资1.6亿支持农村老年人集中居住养老试点

    近日我省印发《推进农村老年人相对集中居住养老实施方案》,要求各地整合利用现有农村幸福院、养老周转房、空闲宅基地等资源,统筹建设新型农村幸福院,优先保障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等困难老年人养老需求。[详细]

    04-30 07-04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五四运动对山东而言意味着什么?这篇文章都说明白了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且日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酝酿、准备到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告诉我们,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详细]

    04-30 07-04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望岳谈丨出名要趁早,这是一碗鸡汤还是一口毒奶?

    远的说,孔融4岁就让梨,骆宾王6岁就咏鹅,司马光7岁就砸缸,莫扎特8岁就写出交响乐……  近的说,颜宁在30岁时成为清华最年轻的博导,37岁在《自然》期刊上发表文章,攻克了困扰生物界50年的难题;[详细]

    04-30 07-04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凸显国际标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将办成什么样?

    “济南市政府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主校区建设项目作为‘交钥匙工程’。”  对于社会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将扩大招生计划”的说法,王鹏程介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在校生总规模虽设定为3万人,而2019年招生原则是“稳定规模、优化结构”。[详细]

    04-30 07-04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 一季度山东省经济形势观察:转型升级,咬定青山不放松

    应当看到,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已全面起势,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增长迅猛,正接续替代旧动能,山东高质量发展前景光明。落地各项政策稳就业、“六大组合拳”稳外贸、“一城一策”稳住房……“六稳”互为因果,我省推出的“六稳”政策协同联动、...[详细]

    04-30 07-04大众日报·新锐大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