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山东 > 青岛

夏秋拥挤入冬门可罗雀 劈柴院淡旺季冷热两重天

2010-11-29 10:52: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冬天里的劈柴院显得有些冷清。“劈柴院里面不能停车,附近也没有大的停车场,谁愿意为了吃顿饭挨罚单。经营姑嫂合饼店的王先生去年从劈柴院搬到了北京路上,王先生表示,搬店之初客流量受到较大的影响。

不少商户在旅游淡季时都关门落锁。

  苑菲菲 摄

冬天里的劈柴院显得有些冷清。

  苑菲菲 摄

  本报记者 苑菲菲 本报见习记者 刘丹

  豆腐坊关门、游艺居关门、排骨米饭店关门、大缸烤肉店关门……近日,去劈柴院火锅节的市民发现,院内规模“缩水”不少,原本经营红火的多家店铺都已人去楼空,一些流动摊位也处于空置状态。连日来,记者调查了解到,随着旅游淡季的到来,以外地游客为主的劈柴院客流量锐减。而业户或选择停止营业,或转移至市内经营。

  一共40家店铺,关门的竟有13家

  “正宗劈柴院名小吃,进来坐吧。”“有锅贴有炒菜,位置很多。”“吃海鲜吗?可以来看看”……28日中午11点多,劈柴院内部分商家派出工作人员站在门前,不停地向过往路人介绍店内的特色饮食。然而卖力的吆喝似乎并没有收到效果,不少饭馆直到中午12点都没有开张,店员只能百无聊赖地坐在空无一人的用餐区发呆。而情况稍好些的,也仅坐了零星几个客人。记者数了数,一共40家店铺,关门的竟有13家。

  虽然正值用餐时间,除了江宁会馆之外,整个劈柴院的人很少。在一段时间里,院内狭窄的通道上站的店员比游客都多。记者发现,原本经营特色小吃的劈柴院风情馆里面漆黑一片,通往风情馆小吃街的通道也被小吃车堵住了。原本在里面经营的12家特色小吃店不知去向,而风情馆紧邻的一家养生粥铺也落了锁,贴出转让的告示。胶东大包子铺关门,重庆老鸭汤不见踪影,经营工艺品的游艺居人去楼空,巷里的多个烤肉摊也空置了起来。

  没地方停车,市民来消费怕挨罚单

  “这不冬天了吗?有时候院里卖饭的比吃饭的人都要多。”香香居饺子馆的张女士介绍说,每年夏秋时节,劈柴院里经常挤得走不动人,而这些前来就餐的大多是外地游客。到了冬天,来青游玩人数变少,劈柴院的客流量也随之锐减。此时各家的经营就只能依赖本地游客,可来此就餐的市民寥寥无几。

  “劈柴院里面不能停车,附近也没有大的停车场,谁愿意为了吃顿饭挨罚单。”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店主说,因为停车难的关系,离此较远的市民不愿前来就餐,而离得近的又难以接受院内饭菜的价格。“这边是老城区,周边的消费水平不高,来了也只是花十来块钱买糖球、烤串,很少愿意出百八十块钱进店吃饭。”采访中,不少店主表示,劈柴院本以小吃出名,然而现在这些小吃在市内餐饮集中区域并不鲜见。

  劈柴院加强特色经营赚取回头客

  为了在旅游淡季吸引本地市民前往,市南区旅游局、商务局、商贸局与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街道办事处联合市南区中山路商家商会开展了“劈柴院火锅节”,欲借此打破冬季客流少的局面。然而火锅节开幕一周多以来,大多数业户却没有感到客流量的变化。

  经营姑嫂合饼店的王先生去年从劈柴院搬到了北京路上,王先生表示,搬店之初客流量受到较大的影响。但因店铺一直坚持特色经营、大众定价,因此在淡季来临时经营情况比劈柴院内的商家要好很多。而从劈柴院搬到市内经营的老劈柴院李家馄饨,也从最初的一家店发展到目前的4家店。

  青岛市旅游协会会长王军健认为,劈柴院的特色在经营过程中逐渐被弱化,为了能在旺季多赚外地游客的钱,很多特色小吃都被心急的业户快速复制,失去了本来的口味和特点。王军健指出,劈柴院只有在服务和特色餐饮上下工夫,才能走出淡旺季的桎梏。

王静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