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山东>省情概况>民俗风情
站内搜索:
千年鲁锦织神奇
2002-09-27 00:00:00 作者: SRC-71

  文/本报记者 黄体军 通讯员 黄爱玲 路维民

  鲁锦是鲁西南织锦的简称。在菏泽市各县(区)中鄄城鲁锦最为著名。
  鲁锦织造过程要经过大大小小72道工序,可变幻出1990多种绚丽图案。
  清代鄄城织锦曾作为贡品晋献朝廷,成为大内御用之物。
  如今鲁锦在服装、家纺、箱包、装饰等方面又有新发展。

  去鄄城前,有人告诉我,鲁锦就是过去俗话说的农村妇女织的老粗布。
  说起这种布,如今30岁以上农村出身的人,谁没有穿过自己的母亲和姐妹亲手织的粗布衣服呢?那种贴身的温暖的踏实的感觉,让我们至今记忆犹新。可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各种机织品成为时尚,鲁锦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即使在其发源地农村,人们穿的铺的盖的也变成了机器织的“洋布”。那么,这种在民间发展了两千多年的纯棉手工提花纺织工艺,真的要离我们而去了吗?
  9月1日的鄄城之行改变了我的印象。我没有想到,一架架古老的纯木结构的纺车,可以织出近2000种绚丽多姿的图案;更没有想到,广大的纯朴的农村妇女用一个个看似简单的几何图形,织出的是一首首田园诗,一幅幅风情画。
  一、千年辉煌史
  今年34岁的路维民是鄄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副研究员。1995年,他和所内王建军等七个年轻人自筹资金数万元,创办了“中国鲁锦艺术博物馆”,并在省文物局注册。从此,流传两千余年的鲁锦终于有了一间向中外游客展示其艺术奥妙的展厅。
  走进展厅我们立刻被鲁锦那精致古雅、瑰丽多彩的神韵深深地吸引了。
  据路维民介绍,早在商周时期,我们北方黄河流域就已出现了一种木制纺织工具——腰机。它在使用时席地而坐,结构极为简单。而汉代斜梁机的出现,则标志着纺织技术的逐渐成熟。在山东嘉祥武氏祠汉画石像上的“曾母投杼”图中,曾母使用的斜织机即是今日遍及鲁西南家家户户立式织机的先祖。汉代斜梁织机上卷经轴经木、综、蹑等关键部件均已具备,使用时可以手脚并用,大大加快了纺织速度。在今天看来这种织机结构过于简单原始,但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欧洲直到6世纪才出现,13世纪才被广泛运用。
  锦在纺织物中代表着最高的纺织技术。在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齐鲁大地已是我国产锦的中心。“齐纨鲁缟”号称“冠带衣履天下”。元明之际,随着棉花在黄河流域大面积种植,鲁西南人民将传统的葛麻丝织绣工艺糅进棉纺工艺,形成了独特的鲁西南织锦。经过明清两代织具的改进和织造工艺的发展,鲁锦艺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清代,鄄城织锦曾作为贡品晋献朝廷,成为大内御用之物。至今中央美院研究所还收藏着清代鄄城鲁锦数百个品种。
  鲁锦织造的工艺流程十分繁杂,这也正是其魅力之所在。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大大小小72道工序。主工序可以概括为15道: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线、沌线、落线、经线、刷线、做综、闯杼、掏综、吊机子、织布、了机。每道工序又有许多子工序。
  鲁锦的另一特色是织造工具几乎全是木制的,结构都很简单,但它们经过鲁西南农村妇女勤劳灵巧的双手的操作,将一团团洁白的棉花变成色彩斑斓的棉线,又神奇地幻化出1990多种绚丽的图案,真可谓千变万化,巧夺天工。
  二、鲁锦织心声
  上午11点,我们参观完鲁锦艺术博物馆,又来到鄄城城关镇潘庄村。据了解,这个只有500多口人的小村,却有50余台织布机,有100多妇女会织布。
  在加工户刘秋平家中,我们见到了78岁的武桂英大娘。她说,她和当地大多数女孩一样,从十三四岁开始学织鲁锦,一是满足家用服饰的需求,二是准备织锦陪嫁。其中有被面、床单、帐子、衣料、手巾、包袱带等。婆家和当地村民则以织锦的花色、数量和技巧来衡量姑娘们的品行和手艺。
  今年34岁的刘秋平回忆说,她1990年出嫁时,村里还时兴用织锦作陪嫁。当时家里陪送了三四十床布料,都是她在娘家自己织的。
  路维民认为,鲁西南织锦之所以长盛不衰,除因当地是产棉区外,另与这种盛行女子新婚陪嫁织锦的风俗紧密相关。当然,如今30岁以下的女子会织布的已经极少,用鲁锦作陪嫁的风俗也已大为改变。
  “刘秋平和比她大几岁的这一代妇女对鲁锦工艺做出的一个巨大贡献是,突破了过去上千年织机使用两个踏板、织两片综的传统,而采用了四个踏板、织四片综,从而使得配色和纹样更加丰富,使鲁锦的艺术表现力更上一层楼。”路维民说。
  鲁锦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是其图案意境,是靠22种色线交织出各种几何图形来体现,而不是具体的事物形象。通过抽象图案的重复、平行、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如今,图案纹饰已由最初的斜纹、条纹、方格纹等发展到枣花纹、水纹、狗牙纹、斗纹、芝麻花纹、合斗纹、鹅眼纹、猫蹄纹等八种基本纹样。常用颜色有大红、桃红、湖蓝、靛青、绿、黑、紫、黄、棕、白等。不同配色,不同纹样,会出现全然不同的艺术效果。
  在漫长的织造岁月中,心灵手巧的鲁西南妇女通过不断总结,赋予土布彩锦许多美妙的名称。
  “八个盘子八个碗,满天的星星乱挤眼”,由浓重色调的合斗花纹组成“八盘八碗”,清淡明亮的蓝白二色交织出闪耀的星辰。它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出婚宴上的丰盛场面,体现天上星星与人间共欢。
  “内罗城外罗城,里头做个老朝廷”,是一幅流传久远的纹样。图案中黄格象征宫外,蓝格象征宫内,宫外明亮舒坦,宫内安详平静,表达了人们对善理国政的尧帝的怀念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手表、风扇、面棋花”,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图案,形象地表现了群众对现代化生产带来的新生活的喜悦心情。
  黑镶边长流水图案是自明清以来极为流行的传统锦纹,一般专做褥子面料。整幅面料纯黑的平纹占据三分之一,另外部分多织成红黄绿色彩鲜艳的长流水图案,反映了人民群众期盼幸福生活细水长流的愿望。
  “难死人”、“迷魂阵”、“美字锦”,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妇女在追求复杂工艺的同时,心中领略到的乐趣和喜悦。
  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在不停歇的织机前,把自己对生活的向往、追求和憧憬全部织进鲁锦之中。“唧唧复唧唧”的织锦声成为她们感受生活、抒发情感的心灵之声。
  三、前景好诱人
  按照路维民等人的测算,鲁西南光鄄城县就有织机7000余台,会织布的村妇至少4万人,如足额开工每年可生产布料700余万米,按10元/米计算,产值可达7000万元以上。前景是诱人的。但实际情况是每年生产只有7万多米,产值仅70多万元。
  鄄城鲁锦生产最有名的乡镇是旧城、大埝、吉山。如今这些乡镇大部分处于停机状态。其中旧城镇有一个叫杨屯的村子,20世纪70、80年代是有名的鲁锦专业村,1985年省纺织厅曾在该村搞过鲁锦开发试点。但由于长期产品单一,缺少开发,销路不畅,现在该村仍在生产的织机已寥寥无几。过去人们喜欢穿自纺自织的衣服,现在这种衣服连老太太都不穿了。
  实践证明,鲁锦在它的发源地农村已逐渐失去市场,鲁锦必须进行新的开发才会有前途。路维民说,当初他们在建鲁锦博物馆时,原本只想起到文物收藏、陈列展览的目的。后来发现,如果不对鲁锦产品和市场进行新的开发,连收藏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工艺研究了。因为没有市场,没有效益,村民是不会长期生产的。
  为了保持鲁锦生产的连续性,路维民带领博物馆人员上北京、天津,下广州、深圳,跑上海、济南等地,为鲁锦多方联系销路,并与多所大学艺术系合作开发了四大类三十多个新产品。由此带动了一批鲁锦加工户与他们合作。博物馆负责图案设计和销售,加工户负责生产全过程。仅潘庄村就有他们的加工户40多家。
  路维民对鲁锦生产的前景分外看好。“在现代社会崇尚环保和回归自然的消费潮流中,鲁锦所具有的纯手工制作和纯棉质地两大特点,显得尤其难得和珍贵。”
  与年画、剪纸、面塑等民间工艺美术品相比,鲁锦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仅据目前所了解,它可以在服装、服饰、箱包等产品开发方面,与模特表演、旅游业结合起来,在家纺、壁挂、装饰等方面与日常休闲、家庭装潢结合。这里面最关键的是,在设计鲁锦图案时,应做到既保持民族传统文化韵味,又要蕴含现代时尚理念。如在色纱的选用上,尽量与应用季节的流行色主调相协调,以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1996年12月,中国鲁锦艺术博物馆组织鲁锦产品参加“山东省工艺美术博览会”,夺得最高奖——金奖。1998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国际手工艺品博览会上,鲁锦受到与会专家好评,送展产品被抢购一空。
  采访结束时,路维民告诉记者:“目前鲁锦发展遇到的困难,是缺少有国际视野的专业设计人员。在开发资金上也存在严重不足,虽然近来有不少厂家主动找上门商谈合作事宜,但一家也没谈成,因为厂家往往要求在短期内就有较高回报,而鲁锦开发却需要有一个较长的周期。”
  记者发稿前获悉,为使鲁锦在原料、染色、织造三方面完美体现自然、绿色、健康的环保要求,路维民和他的中国鲁锦艺术博物馆,已向省文化厅申报重点课题——鲁锦织造及生物染色技术研究。
  但愿鲁锦这朵民族文化的奇葩,在现代社会找到它应有的位置。
  背景资料:在鲁西南民间代代传唱的《棉花段》歌谣,对于鲁锦工序曾这样描述:……奇溜嘎嗒去轧棉,一边出的是花种,一边出的是雪片。沙木弓,牛皮弦,腚沟夹个柳芭椽,枣木槌子旋得溜溜圆,弹得棉花朴然然。拿梃子,搬案板,搓得布绩细又圆。好使的车子八根齿,好使的锭子两头尖,纺的穗子像鹅蛋。打车子打,线轴子穿,浆线杆架着浆线椽。沌线棒棒拿在手,砰砰喳喳沌三遍。旋风子转,落子缠,经线姑娘两边站,织布就像坐花船,织出布来平展展,送到缸里染青蓝。粉子浆,棒槌掂,剪子铰,钢针钻,做了一件大布衫。虽说不是值钱货,七十二样都占全。十字大街站一站,让您夸夸俺的好手段。

 

编辑: hhh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