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山东>省情概况>民俗风情
站内搜索:
魏氏庄园百年兴衰
2003-11-05 00:00:00 作者:撰文/李登国 张宝国 刘电 SRC-70

山东省惠民县魏肇庆的魏氏庄园为中国有名的三大地主庄园之一,是中国北方现存惟一的城堡式庄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氏庄园建于清朝晚期,它的身上浓缩了百年的风风雨雨,通过它可以形象地了解晚清时代的社会状况和当时的社会心态建筑风格,更重要的 是,从庄园的兴衰和魏氏家族的命运,可以看到一百多年来社会和时事的变迁。

魏氏庄园地处惠民县魏集镇魏集村南,与济南到滨州的220国道相邻,从济南坐汽车只要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魏氏庄园是清代定府同知魏肇庆的宅第,整个庄园呈一组建筑群,包括住宅、池塘、广场、祠堂、花园等部分,占地面积27613平方米。从建筑风格上看,它把具有防卫功能的城垣与北京四合院住宅模式融为一体,既承袭了北方传统建筑的对称、严谨、雄厚之风,又体现出南方建筑空间布局灵活多变之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庄园城垣不仅具有中国古代城垣建筑的基本构件:高大而坚固的墙体,墙顶部设有女儿墙、垛口,中间有供守卫人员游动的跑道;而且还有冷兵器时代城垣所不具备的特点,表现在城垣角上建有碉堡,内壁上设有掩体,碉堡和掩体都布有密集的射击口,用于火枪对外射击,这就具备了现代战争防御设施的性质,在19世纪末颇具超前意识。庄园大门前有拱桥,桥前有两根高耸的旗杆。南侧有一棵古槐,是取“门前有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之意。城垣内是住宅区,有3进9座院落,布局合理,装饰精美,古朴典雅 。

家族的兴

魏氏家族延续到修建庄园的魏肇庆,已是第十世了。此时,魏氏家族已到了鼎盛时期。这时的魏氏一门在仕途上官运亨通,在经济上也是富甲一方。在几代人中相继有二十多人在朝为官或被皇廷封赠为官,在北京、天津、济南、青岛及惠民四周各地开设了十余家钱庄、当铺,而且还开设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手工作坊。当时,济南北郊最大的纺织厂和济南货栈场地也有魏家的股份。另外,魏家还与章丘巨富孟家联姻,在孟家的“瑞蚨祥”号绸布店中也持有股份。魏家在魏集村的周围拥有200公顷良田,成为鲁北一带远近知名的名门望族。

其实,魏氏家族的第一代先人魏自显,原本是一个以种田为生的普通农民。由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大移民而由河北枣强迁到山东的棣州(雍正十三年为武定府,今惠民县城内)东南15公里的永安镇。靠几代人的勤奋耕耘,俭朴持家,魏家慢慢富裕起来,成为本地极具实力的大家族,永安镇也因此改为魏家集。

到了第七世魏毓柄时,魏氏一族已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巨富人家。魏毓柄20岁开始经商,长期的商场磨练使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全国各地的市场、物价情况,甚至当地的风土人情,他都能熟知详记,这些都为他日后经商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惠民县魏氏庄园管理处73岁的吴嘉林老人,自幼生活在离魏集20公里外的一个小村庄,那里有许多关于魏家的故事。

其中流传甚广的当属“一张柄(饼)卷了蒲台城”的说法。有一天,魏毓柄骑着毛驴到北镇(现今的滨州市区)了解市情。中午后,他过了大堤,到了蒲城的一家旅店住下。在上厕所的时候,有两位白发长者随他上厕所,隐约之中听到两位长者中有个说“白的涨钱”。魏毓柄一听,心中一动,急忙起身想上前去问个究竟,但那两位老人已经走远了。魏毓柄回到旅店,一边喝茶一边琢磨刚才听到的话。白的涨钱?不就是说银子涨钱吗?于是,魏毓柄当晚便跑遍了蒲城的3个银贷铺,买下了铺子里所有的银子。他与银货铺主人约定好:先交部分定金,其余大部分待取银时付清。三五天过后,白银的价格果然大涨。待白银价格涨到高处时,魏毓柄便将所买白银全部转手卖出。魏毓柄以小搏大,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被人传为“一张柄(饼)卷了蒲台城”。

在这个时期,魏毓柄又涉入了一本万利的私盐生意。他借助家族的势力取得了官府的默许和支持,得到了食盐专卖权,开办了多处盐店。这便成为魏氏家族暴富的又一重要财源。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魏氏家族在当地及附近州县的社会威望和名声大大提高了,对其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维持经营的规模,以及与名门官宦之家的联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庄园的修

魏肇庆是魏毓柄的重孙。1886年,魏氏家族福寿堂兄弟分家,魏肇庆即开始筹划建造新宅第,但他拖了3年才动工。作为富甲一方的大财主,钱不成问题,魏肇庆主要是考虑建造一座什么样的宅第,才能符合自己的身份。魏肇庆曾到附近的州县访察名宅高第,但都不合他的心意。他通过父亲的同僚结识了宫廷御用建筑设计师,讲出了自己的想法,且奉上十分丰厚的酬金。这位设计师低头思谋良久,后问他家资如何。魏肇庆言道:“只要你能设计得出来,我就能建得起。”一个月后,魏肇庆再到京城,见到了他未来宅院的设计模型,果然正如他所想,心下十分满意。

光绪十六年(1890年)秋收之后,择吉日,魏氏庄园正式开工了。首先是挖塘垫基,当时运土的工具主要是筐。民工挑一担土发一木牌,每日以牌数计酬,到协和院兑换钱粮。取来的土与石灰、沙子搅拌均匀,成为三合土,每铺一层,就夯一遍,一共垫了3米多高。到今天,虽然有地基下沉,但整个庄园的地基仍然高出地面3米多。

魏氏庄园一直建到了光绪十九年(1893年)的秋天,整整3年。动用了多少人力,花费了多少银钱,无人能考究。但曾有人对修建城垣的费用作过统计,当时每垒一层砖要花费白银50两,如此累计,仅修城垣一项所用白银就达2万两。

光绪二十年春,正值春暖花开之时,魏肇庆择定吉日,举家从协和老宅迁入庄园。此时,魏肇庆嗣母已于庄园落成的前一年即光绪十八年病故。搬入庄园的有魏肇庆夫妇、长子、次子。据说,还有他的女儿,但没有资料记载。乔迁之日,魏家大摆宴席,招待四方宾客。魏家大门前的广场上搭起双戏台,连唱多日。魏氏庄园的落成成为当地的一大盛事

庄园的衰败

可以说,魏氏庄园是魏氏家族繁盛达到顶峰的标志,也是魏氏家族走向衰败的开始。

魏家有食盐专营权,惠民南部70%的人都必须从魏家盐店里购买食盐。而到了清末民初,社会动荡不安,私盐猖獗,政府无力控制,魏氏一族的专营权大大受到削弱。1914年,山东盐务进行改革,食盐由民营改为官营,从此支撑魏家财源的半壁江山移手。而魏氏家族的另一财务支柱典当业也越来越不景气。魏氏家族的两个支柱坍塌,而仅仅靠杂货、油坊及土地经营的收入,显然是入不敷出。

魏氏后人的不善经营及生活上的挥霍浪费也加速了魏氏家族的衰落。吴嘉林老人在说起魏家的兴衰故事时,几次感叹:“富不过三代啊!”魏氏庄园建成后,魏氏一门已经进入了“三代、四代”时期了。魏肇庆病故后,其长子支撑门面,但他对生意根本不感兴趣,不谙经营之道,协和商号所属店铺相继亏损,他都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整个家族坐吃山空。他还娶了五房妻妾,而且吸食大烟,吃、穿 、用都十分讲究。魏肇庆的长子死后,其妻孟氏掌家,但此时魏家已病入膏肓,尽管孟氏厉行节约,也是独木难支,已经无力回天了。魏骏翮成人后成为第三代庄园主,但留给他的只是一座空空的大宅子而已,也只有拆了东墙补西墙,靠变卖祖上家产生活了

魏氏后人的生

魏氏家族的后人生活在现在滨州市的滨城区刘家口村。魏氏庄园的第三代庄园主魏骏翮有个弟弟,叫魏骏,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去世了。留下年轻的妻子和一儿一女,其妻后改嫁到了刘家口。他的儿子名叫魏炳明,后改姓继父的“梁”姓。几经周折,在刘家口村的一个小巷子里,我们找到一位白发凌乱的曲背老妪。邻居说:“你们不是要找从魏集来的梁炳明么?这就是他妈,79岁了。”真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当年魏家大门楼里的少奶奶,魏骏的夫人。

老人接过递上来的一支烟,颤巍巍地点上,说:“到家里坐坐吧!”口齿清楚,一点儿也没有古稀老人的呆滞。

老人的家与这里的其他农家一样,有自己的几间房,屋顶上有晒的粮食,屋内有家养的牲畜,院里还拴着条看家狗。还未进屋,狗吠已经让魏炳明(现在叫梁光明)走出屋门了。他抱着未满周岁的小孙子,寻常的农家衣衫,一脸的淡然——百分之百的一个农民。他的老伴,一位农妇,热情地把我们让进屋,并张罗着倒茶。

魏炳明今年54岁,与妻子育有二女一儿,两个女儿都嫁在本村,儿子今年也有24岁了。他们这个村子每人能分到的地很少,不能完全靠地吃饭,魏炳明平时是做木工,给装修的人家包个门吊个顶,儿子和女儿女婿都在滨州城里做小生意,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

魏氏庄园本是魏炳明祖上的产业,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过。他不像他的姐姐那样有福气生在庄园里,他生在庄园外——当时的魏氏庄园已经成为人民政府的粮站了。1952年,时任民办小学教师的魏骏因为肺结核病导致的大出血而身亡,年仅26岁。那年魏炳明3岁,他的姐姐7岁。

对此,魏炳明的母亲记得非常清楚:“他父亲死的那年是春天的3月,我们结婚的那年也是春天3月,我们整整在一起生活了10年。结婚那年,我18岁,他父亲是16岁。”最后,孤儿寡母用一担豆子换了一口薄棺材,埋葬了他。

在魏炳明11岁时,姐弟俩随母改嫁来到了刘家口。他们姐弟后来都随了继父的梁姓,魏炳明也改成了梁光明。刘俊英并没有享受到魏家多少荣华,她回忆说,当年那么大的魏氏庄园只住着魏炳明的大娘即魏骏翮的夫人和她们一家三口,另外还有两个长工和一个佣人。家里空荡荡的,已经没有多少东西。当年魏家全盛时所拥有的200公顷良田,土改时只剩下了0.6公顷薄田。后来,魏骏翮的夫人改嫁到乐陵,59岁时死去,留下一个女儿。

当我们离开魏炳明一家的时候,他们殷殷送出门来。秋日的阳光照在老人佝偻的背上,也照在魏炳明布满沧桑的脸上。

来源:走向世界

编辑: wangfujing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