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科研,有时候也需要天马行空的大胆设想。
众所周知,石油是汽油、柴油等重要燃料的来源,但是石油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如果有一天人们突然发现再也采不出一滴石油,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怎么办?目前王金福教授就正在做这项未雨绸缪的工作——可再生替代能源的研究。
王金福,山东宁津县人,生于1957年。1982年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1989年留学德国并获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化学与化工系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回国在清华大学化工系任教,现任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教授长期从事化学反应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领域相当广泛,包括非均相反应器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新型能源技术、清洁代用燃料的合成及开发、气液相际传质、过程耦合技术等。迄今为止,王教授申请发明专利共2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的有近百篇,被EI收录的有百余篇。
王教授说他现在几乎每个月都要回山东一到两趟,因为目前有两个项目正在老家做,一个是用植物油做生物柴油,另一个是用甲醇做二甲醚。这两个项目都属于能源化工,是王教授目前研究的重点,其中二甲醚还被誉为“二十一世纪超清洁燃料”。
当前我国燃料非常紧缺,价格不断攀升,国家有政策鼓励搞替代能源。生物柴油就属于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它的生产不需要特殊条件、特殊能源,甚至不需要多少水,所用原料主要是植物油,像人吃的油的下脚料、废弃的地沟油、餐饮业的废油等。等于是从太阳能,到植物,再到植物的种子。具体地说是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自然的太阳能吸收和转化存储在种子里,然后我们从种子,比如大豆、玉米、棉籽里榨出油来,好的人可以吃,不好的就拿去做生物柴油。这方面的生产国内很早就有但都是小作坊式的,国外像美国、法国也都有很多年的生产经历,但同样存在流程长、污染大等缺点。现在王教授来研究这个项目,他准备开发新的技术,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既达标又环保。
回国这十余年来,王教授承担和已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部委攻关、校企合作等科研项目共二十余项。通过教育部和中石化鉴定的科研成果五项,其中连续重整反应器优化设计、万吨级有机硅流化床合成技术、天然气部分氧化制乙炔技术、重力式混仓技术等已成功应用于数家企业,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说:“我们实验室包括6个教授、6个副教授、还有1个讲师,共13人,是一个团队模式。我们有这样一个传统,大家在一起共事,合作得相当愉快。”
王教授的累累硕果与太太在他的背后默默支持密不可分。他说:“太太对我的支持很大,没有她的一手承担,我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王教授和太太性情相投,都非常好客,有朋友来北京总是请到家里忙活着宴请。王教授说他特别喜欢旅游、打牌,拉一群朋友消遣时间,不过由于工作繁忙已经六七年没摸扑克了。尽管如此,他还是要坚持一个礼拜爬一次山,就算爬山,他说也要拉上一群朋友,他说,大家在一起,工作也好,休闲也好,都是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