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3月2日讯 (记者 雍坚 实习生 谷文静)适值省城旧军门巷遗址发掘收尾之际,考古人员相继发现数件商代炊具陶鬲、陶(yǎn)残部。这批济南古城区首次发现的商代器物揭示出,早在3000年前此处已有先民生存。关于春秋以前古城泺邑是否存在的问题,此前学术界曾长期存疑,商代炊具的出土为此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今天,记者在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见到了这批陶制炊具部件,其中包括六只鬲足和两只 足等。鬲足一般高约四五厘米,为加砂红褐陶;两只足中的一只呈红褐色,足内中空,根部残缺,另一只为加沙灰陶,足长10厘米许,且连带着部分腹,上有绳纹痕迹。据介绍,2月27日,考古队员仝延锋首先在T042探方底部接近生土层的灰坑处发现一件陶鬲足;2月28日,仝延锋在T042探方底部又清理出5件陶鬲足和2件陶足。陶鬲和陶均为古代炊具,鬲是三只脚的煮水器,分两层,中间有箅孔,下层置水,上层置食物。二者使用期限一般为从史前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至春秋时期。 它们的出土引起旧军门巷遗址发掘考古队领队房道国副研究员的重视,根据器物出土层位和器物性征,他初步判定,这应是商周时期的民用炊具残部。鉴于此前济南城市考古发掘中,尚未在护城河以内的古城区范围内发现春秋以前的人类遗存,房道国对这批陶器残片的断代采取了谨慎态度。今天上午,他特意从山东大学、省博物馆请来考古专家共同“把脉”鬲足、足的成型年代。经仔细分析,大家均认为,陶鬲、陶的成型年代应为商代中晚期。 相关链接 据专家考证,早在西晋永嘉末年济南郡自东平陵城迁至历城以前,今济南古城区一带已有城邑。迄今文献记载最早的是,春秋时这里为齐国之“泺邑”,后改称“历下”。而春秋以前,今古城区一带是否有城或有人居住,尚无文献记载或出土文物证实。此前,虽然有专家据商代末期帝乙、帝辛(纣)克东夷时甲骨文卜辞中的“泺”字及纣王伐东夷路线推断,商代末期“泺邑”可能已存在,但遗憾的是,该观点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实物证实。此次旧军门巷出土的商代炊具揭示出,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此处已有先民生存。同时,该发现为考证济南的建城史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佐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