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在济南为官经商的浙江福建籍人士出资,在宽后所街辟地修建浙闽会馆,作为浙江、福建旅鲁同乡会所在地。该会馆的著名对联——“同是南人,四座高风倾北海;来游东国,两乡旧雨话西湖”便由当时的福建籍书法家、清同治年间济南知府龚易图所书。 时隔130年,如今的浙闽会馆的“大门”已改到面向护城河的黑虎泉西路23号,开在宽后所街的原始正门门楼在20世纪50年代在意外失火中化为灰烬。由黑虎泉西路23号走进浙闽会馆,迎面便是大厅、门楼、过厅、戏楼和两廊等紧密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庞大的南方井庭式木结构建筑。戏楼为卷棚式,五架梁,上有木质透雕彩绘,二层上有东西回廊,两侧有楼梯和东西厢房。戏台宽6米,深约4米,共有圆柱50根,柱间有木棂,柱上有精细的五彩雀替透雕。 据悉,解放后,浙闽会馆“身份”屡变,先是作为省第四招待所,后改为济南市殡仪馆,20世纪60年代又用作旧书库,70年代为工厂所用。虽然早在1979年便被公布为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没有正式对外开放,这座颇具浙闽风格的晚清建筑如今还挂着济南市汽车工业公司贸易中心的牌子。 如今的浙闽会馆南北长约80米,东西宽约30余米。而它当初的面积还要大得多。据住在黑虎泉西路21号的77岁的秦老太太回忆:“位于会馆东侧的黑虎泉西路21、19、17号三处二进院解放前分属刘家三兄弟,三兄弟的老一辈是浙闽会馆的看门人,这三处院与浙闽会馆是一体的。” (记者 雍坚 实习生 时祝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