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深读

植物手机链 长出大商机

  屠樑展示他的手机链。
  屠樑大学毕业后选择了自己“单干”,创业初期他因对产品定位拿不准,赔得差点连电费都付不起,但后来他开发的“神奇产品”,只用了两个月,就把前期投入的35万元赚了回来。他的成功秘诀是:把观赏植物做到最小,直到能挂在大家的手机上。
  想找到嵊州市仁花植物组培研究所,是件费劲儿的事。
  这个研究所湮没在一大片普通的居民楼里,要去一趟的话,少不了七拐八拐。后来发现,其实那就是屠樑120多平方米的屋子。
  但就是在这个毫不起眼的地方,却足以让众多初期创业者羡慕不已——现在每个月,它能让“当家的”赚到5万元利润,而最好时,两个月的收入就是近40万元。
  这些,来自于一款个性化的手机挂件。
  “可以说,目前70%的国内市场都是我的。”屠樑说,但要是现在有人叫他“屠老板”或“屠总”,他就觉得特别扭,因为毕竟自己大学毕业才满3年,“实在不习惯。”
  儿子毕业单干
  老爸出资支持
  屠樑的仁花植物组培研究所创办于2005年年初。
  前期投入的钱全是屠樑老爸出的,总共花了35万元。屠家不是很富裕,这笔钱对他们来说,不是笔小数目。什么叫植物组培,这个做纺织机械维修的家长,根本搞不懂。
  那把这么大一笔钱,交到刚从学校出来,又毫无社会经验的儿子手里,他放心吗?
  屠爸爸说,屠樑毕业后的半年先是在义乌一家园艺公司实习,“虽然我不知道他具体在做什么,但还像模像样管着几个人,我觉得他是有能力赚大钱的。”
  创业初期赔了钱
  电费差点付不起
  研究所成立初期,对于产品的定位,屠樑心里曾有过打算,但拿不太准。为了能将研究所创办下去,屠樑在新产品开发的同时,也过渡性地做起了“传统组培”,结果搞了半年,赔了钱不说,连电费都差点付不起了。
  所谓“传统植物组培”,就是引进一棵花卉新品种,通过组培技术,一年后变成上万株“一模一样”的同类植物,然后转手卖出去。“现在很多人都在做这个事,你凭什么来打败竞争对手?”失败后的屠樑当时这样问自己。
  总结经验教训
  开发新型产品
  总结经验教训后,屠樑坚定了开发新产品的信念:它,就是一个植物手机挂件。
  但屠樑认为,那是有生命的一个装饰品——把植物景观和工艺品结合在了一起,在一个比手指还要短的细小玻璃瓶里面,存活着一小株活体绿色植物,而且不用浇水、施肥,至少能活3个月。
  这种“神奇”靠的是玻璃瓶里的那点特殊“土壤”——培养基(是琼脂粉加营养元素组成的),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凝固度要好,植物种上去,不会挪位;二是,透明度要越高越好,最好能看清培养基里植物的根须。
  “要做到这些关键是琼脂粉的质量。”屠樑的琼脂粉是从海藻里提炼出来的。他不光找到了这种质量过硬的原料,而且还根据植物的不同,开发了13个品种。
  拿着产品闯义乌
  大额订单纷纷至
  产品开发出来了,销路却是个问题。这个23岁的小伙子没有太多犹豫,直接跑去了义乌小商品市场。
  看到有卖小工艺品的商铺,他就免费送上一堆自己的产品。“前后也就个把星期,就有摊主向我下单了。”那时候的订单,都是些小单子,每笔的量大体都是一两百个。
  屠樑很明白,那些摊主们,也在拿他的产品试探这个市场,“大家都需要时间。”
  果然,之后的一段时间,上万个挂件的大额订单开始纷至沓来。“尽管有心理准备,但多少还是有点意外。前后也就两个月时间,前期投入的35万元就全收回来了。”
  屠樑透露,包括浙江省在内,很多沿海地区的城市,都有了他固定的产品代理商,“虽然利润没以前高,但每个月赚个5万元还是不成问题的。”
  本版稿件据《都市时报》

栾晓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