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4
网络
冉冉
手机查看
2024国际碳中和行动与ESG创新论坛
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9月14日下午,2024国际碳中和与ESG创新论坛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主会场(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和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共同主办,以“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围绕践行绿色理念、实现“双碳”目标,致力于加速推进ESG生态体系的创新发展,展示了中国在推动碳中和与ESG实践方面的最新成果。论坛得到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金融建模协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等机构的大力支持。联合国相关组织代表,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学术界、科研机构以及行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绿色低碳行动及ESG可持续发展创新理念和实践案例。
2024国际碳中和行动与ESG创新论坛现场
会上,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陈存根会长代表主办方对来自国内外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ESG作为衡量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最简约、最精准、最科学的标准,也越来越受到投资者、消费者和政府部门的关注。他强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助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紧密合作与共同努力。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引导企业强化ESG管理;要激发企业的主体意识,将ESG理念融入企业战略和日常管理中;要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倡导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要营造良好的ESG氛围,促进ESG生态建设,支持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 陈存根致辞
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特邀理事长赵华林在致辞中强调,在“双碳”目标背景下,ESG已成为企业践行碳中和行动的重要工具。要把握社会价值,提升综合品牌价值,ESG的社会维度反映了企业对其员工、供应链伙伴及社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将其融入战略管理和运营中,有助于塑造正面的企业形象,增加企业的综合品牌价值;要把握治理价值,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汇集各行各业的碳中和行动与ESG创新实践,为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特邀理事长 赵华林致辞
在论坛的主题报告环节,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ISSB主席特别顾问张政伟,以及CDP全球联席披露总监李蜚等业界专家,分享了各自在推动碳中和与ESG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和深刻见解,为与会者呈现了一场思想的盛宴。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 屠光绍作主题报告
随后,国科创投董事长吴乐斌、GRESB中国首席代表邓耀华、广联达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谦、转转集团可持续委员会主席陈晓晨等行业专家,就绿色低碳转型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探索碳中和行动与ESG创新的具体实施路径。
与会ESG专家关于创新与实践案例分享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峰主持开展了以“碳中和与ESG主题下可持续人才发展”为主题的圆桌对话,讨论关于培养ESG人才的重要性和挑战,期待各方能够共同努力,加大在教育、培训等领域的投入,培养更多能够推动碳中和与ESG创新与实践的人才。
智库对话:碳中和与ESG主题下的可持续人才发展
论坛的最后,发布了3个重要成果,《ESG之金融向善评价指标研究成果》,衡量金融机构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为金融业的可持续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承载着引领金融行业迈向更负责任、更具可持续性未来的愿景。
《中国上市公司ESG研究报告(2024)》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ESG表现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分析,为上市公司提高ESG实践水平和信息披露有效性提供参考。
“低碳品牌100佳”案例评选活动,聚焦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创新实践遴选典型案例,旨在推广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优秀经验,打造示范效应,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议题上的积极姿态,也体现了中国在绿色发展道路上坚定不移的步伐。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与国际绿色经济协会愿意与各界携手,加深合作,通过汇聚各行业的碳中和行动与ESG创新实践,为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为实现人类的美好未来和中国式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邱延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