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体育

 娱乐

 健康

 短信

 山东

 女性

 休闲

 理财

 人才

 订房

Home


注射针头断入体内之后
合同无效,过错方赔偿
这份调解书还有效吗
房产开发商证件不全所签《预售合同》属无效
商品房已预售他人 土地使用权可否抵押
签名不明险成被告
巨额索赔缘何频频出现
信用社起诉储户多取了钱 法院判决:不退一分钱
成年子女上大学 父母可不负担费用
肇事者拒不履行调节协议 受害者如何主张权利
购房者未获按揭贷款 发展商无须担责
同为“子公司” 一方欠债,一方连带清偿

 

  情妇一个比一个年轻 "花老头"骗倒37位老人  
  2002-12-29 09:46:01

他本来是一个受人尊敬的长者,在收发室这个普通的岗位上,他做了14年。他的人缘很好,周围的老人都将他当贴心人。但是,他“极度透支”了这份信任,将37位老人近60万元的钱一点一点地骗到手。日前,虹口法院一审以诈骗罪对他作出有罪判决,74岁的张树清将因为自己的贪婪不得不赔上未来14年的光阴。

干休所里的“热心人”


张树清1928年出生,17岁来到上海,一直以木工为生。1987年张树清退休,同年4月经人介绍来到了本市一家干部休养所当管理员兼收发员。那时候的张树清是个热心人,拿到什么邮件报纸,他总是第一时间送到干休所里的老人们手中。张树清有着木工的手艺,所以老人们平时有什么修修弄弄的事也总是找他,张树清来者不拒,尽力而为。就这样,张树清走进了这群退休老人们的生活,老人们都当他是贴心人。

1992年下半年,本市兴起购买国库券和零存整取的浪潮,老人们闲暇时也经常聊起这个话题。张树清自告奋勇地说:“你们腿脚不利索,不如我去帮你们办吧。”老人们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接下来,张树清每月收齐老人们的退休工资后,去银行买国库券或者办储蓄,到了储蓄期满,将钱取出来,利息归老人们零花,本金继续转存。其间,张树清总是义务为老人们跑腿,而且就购买何种证券最划算的问题积极为老人们出谋划策。在退休金被盘活后,老人们对张树清越发信任了。

他的情妇越找越年轻


但张树清的热心仅仅维持了两年都不到。1994年,他开始将罪恶的手伸向了老人们的血汗钱。张树清的堕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引诱了3个先后成为他情妇的女子。

王老太今年73岁,1993年她到干休所做钟点工。很快她和张树清认识了,两人经常聚在一起谈些家庭问题和既往岁月,一来二去,互生好感。一次闲聊时,张树清突然对王老太说,自己的妻子已经去世,一个人很孤单。王老太安慰了他几句,张树清乘机表达爱意,希望和王老太做深一步的朋友。

王老太有家庭有儿子,听了张树清的直白,又羞又臊。但张树清毫不放弃,1994年初,在干休所的宿舍里,当时65岁的王老太背叛了她的家庭。

那次以后,王老太的心里有种负罪感,她甚至不敢去干休所,不敢看张树清,不敢看干休所里的老人们。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王老太提出换个工作环境。张树清尽管舍不得,但还是为她联系在一家饭店做清洁工,月薪400元。

今年58岁的陈某是张树清的第二个情人。1994年,退休在家的陈某来干休所推销豆浆机,这免不了要和收发室里的张树清打好交道。由于当时王老太对自己若即若离,张树清逐渐将兴趣投在了有求于己的陈某身上。有了张树清的热情介绍,陈某在干休所的生意做得很好。结账时,她想感谢一下张树清。张树清谢绝了她的礼物,只要走了她的电话号码。

以后,两人一直保持着热线联系。再以后,张树清就经常到陈某家里走动。每次去,张树清都要给陈某几百元的零花钱。陈某丈夫已经过世,子女又经常不在家,她潜意识里已经将张树清当成了又一个亲人,对于张树清给的钱,她回回照收。一次,张树清给钱后提出了性要求,陈某半推半就地同意了。事后,陈某说:“我想,用了他的钱,再和他发生关系也是一种感谢的方法。”

花销日大的张树清渐渐感到自己总共只有1000元左右的退休工资和干休所工资不够用了,他又羞于向子女们开口,只好省吃俭用。此时,第3个女子又出现了,时间是1994年。她姓刘,2002年的今天也只有40岁。

笼络感情全凭“钱先生”


1992年,刘某从安徽来上海做裁缝。由于没有固定住所,刘某帮谁家做衣裳就住在谁家,为了报答主人的好意,她经常帮主人做些小工,比如拿拿报纸,带带孩子。1993年春节,刘某来到干休所的马老先生家打工,拿报纸时认识了张树清。当时张树清正和王老太处于拉锯式的“恋爱”中,对于年轻的刘某更多地只是给予长辈的关爱,刘某回乡时,张树清总是在她的包里塞上几百元钱。后来,王老太离开了,虽然张树清和陈某打得火热,但无疑年轻的刘某更吸引他。

终于,在张树清的诱惑下,刘某和他发生了关系。为了更好地拉拢住刘某的心,张树清为刘某租了房子,房租和刘某的生活费都由他承担。让人不齿的是,张树清和刘某的这段畸恋,几乎是和他与陈某畸恋同步进行的。后来,刘某和他人结婚,张树清继续用金钱笼络着她,保持着关系。

“储蓄滚利”套牢老人们


为了讨好这3个情人,张树清连棺材本都用上了,但钱还是不够用。一次,干休所里的一个老人让张树清去银行办理零存整取,张树清罪恶的私欲开始膨胀,他没有去银行,钱直接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事后,老人问他讨银行存折,张树清就拿了一张盖有干休所收发室专用章的银行储蓄存款凭单给他,老人许久不上银行,加上对张树清的话深信不疑,就将这张没有任何约束力的凭单当作银行存折收进了抽屉。

有了第一次,张树清的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一开始他只敢动老人们千元左右的储蓄,想着一旦事发,自己有办法周转弥补,后来他把眼光瞄上了老人们的国库券,再后来,再大笔的储蓄,他也敢“笑纳”。老人们成了张树清的网中之鱼,他们的血汗钱、棺材本都被张树清贴补“家用”,或是换成金项链、电视机“孝敬”情人。为了维系自己的好名声,套取更多的钱,张树清每次或多或少的留下一点钱来应付靠利息生活的老人们。为了怕老人们质疑这张仅盖有干休所收发室专用章的凭单,张树清编造了一个细节,谎称他把老人们的钱都存在银行发放贷款的人那里,那样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息,所以拿来的存折自然就是存款凭单。有的老人忽视了这个细节,有的老人则因为有了这个细节而动了加大存款数额的心。最近几年,银行利率几次下调,老人们的储蓄积极性也低了许多,这直接导致张树清用于混日子的钱锐减。但张树清掩饰得很好,每次碰到“金融危机”,总是他那张三寸不烂之舌骗到些足以混过去的“利息钱”。

2001年7月,张树清找到80岁的诸老先生,告诉他银行的利率又上调了。诸老先生将信将疑,张树清就骗他说,如果先存4000元钱,那马上可以拿到300元钱的利息。老人心动了,就给了张树清4000元。此后,张树清将盖有干休所收发室专用章的银行储蓄存款凭单和300元钱给了老人,老先生也没有怀疑。

同年9月18日,诸老先生因张树清的蛊惑,动了购买国库券之心。这一次,老人一次性给了张树清16.7万元。这是老人的全部积蓄,他希望以钱养钱,结果仍然换来了张树清的窃笑,老人拿到的同样是那张特殊的“储蓄存款凭单”。

情妇的钱也骗了再说


钱!钱!钱!每到年关发利息时,张树清的眼睛里只剩下了钱,由于老人的油水都被榨得差不多了,张树清就把脑筋动到了情人们身上。

1995年,张树清找到第二个情人陈某,有意无意地透露了自己业余时间为老人们办理高利息储蓄的事。陈某听了很感兴趣,就给了张树清1.5万元,年底,张树清给了她3000元的“利息”。陈某就此对张树清的商业头脑很是佩服,谁知道张树清并没有把这笔钱存到银行去,而是转手化成多份,填补了不少老人的利息空洞,陈某的这些钱同样也变成了多份小额现金和小礼品,回赠给了她自己。1996年,陈某又给了张树清1.5万元。但因为家庭原因,陈某于1997年向张树清提出要把钱拿回去,连本带利3.75万元。这笔钱数目不小,但张树清还是东骗西骗地把钱凑齐,交还给了陈某。张树清的还钱举动被一些老人知道后,还得到了赞赏。

1994年时,张树清曾经劝说王老太将1.2万元存入银行。当时,他是为了讨好王老太,希望王老太能因她这1.2万元找到好去处而感激他。此后,张树清又先后帮王老太办理储蓄。王老太虽然羞于和张树清的关系,但对他的能力还是很信赖。1998年8月,张树清找王老太商议存钱的事,王老太就让自己儿子拿来6万元存进了张树清的“银行”,1999年12月,王老太和侄子谈起银行存款的事,一下子想到了张树清,张树清因此又到手8万元。现在,王老太才知道张树清是个连自己都骗的大骗子。

当老人们再也榨不出多大油水了,当情人们的信任也几乎用光了,张树清知道自己彻底走投无路了,他想到了自己20多年没有回去过的老家———江苏江都。2002年2月1日,张树清离沪返乡,2月4日,自知罪孽深重的他又回到上海,在休整一天后走进了派出所。

其实在2月3日,诸老先生来找张树清要钱过春节时发现他人不见了,就意识到事情不妙,率先到派出所报案。此后,又陆续有几位老人来报案。

如今,案子是破了,张树清也被绳之以法,但老人们的血汗钱大都被他挥霍一空,留下了永远的痛。
 
  
 
劳动报

 

相关新闻:
上一条:杭州街头惊现血腥惨剧 "狂人"举杀猪刀狂劈
下一条:爱女相片"长胡子" 老父砸瞎摄影师

关闭窗口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