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号线与一号线一样横贯南北、途径核心闹市区(新民网制图)
1月11日,新民网实地拍摄地铁八号线上班高峰期人多拥挤(图片来源:新民网)
1月11日,新民网实地拍摄地铁八号线上班高峰期人多拥挤(图片来源:新民网)
新民网2月15日独家报道 2007年12月29日,上海地铁“三线两段”(6号线、8号线、9号线、4号线环通段和1号线北北延伸段)开通。一夜之间上海地铁涌入“爆炸”般的客流,关于新线严重拥挤的报道不断见诸媒体,地铁新线运力不足似成紧迫难题。
媒体还披露,6号线预测客流为10.5万多人次,但开通最初几天最高客流曾达到15万人次,偏差达50%;而“胸闷”则成为乘客对于8号线拥挤的共同抱怨,1月3日就有媒体报道了8号线乘客因为拥堵发生肢体冲突的事件。
此外还有媒体报道,因车厢严重狭窄,先后有19名乘客由于挤压以及地铁列车与站台之间的落差和间隙而受伤。面对如此状况,人们不免产生疑问:6号和8号新线为何刚一开通就被汹涌的客流挤爆?有市民质疑,运营方似乎完全措手不及,根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据《新民晚报》1月25日报道,在上海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屠海鸣调查发现,与1、2、3、4、9号线采用A型车厢不同,6、8号线选用的是比较“小巧”的C型车厢。前者的车厢宽度是3米,后者只有2.6米,车厢长度也略短,车厢单边由5扇门减少为4扇,每排座椅也由6个座位减少到5个。由于车厢较小,6、8号线每节车厢核定载客人数是210人左右,满载人数约为320人,比A型车厢满载人数少了100多人。
屠海鸣说,如果都是6节车厢编组,8号线列车最多容纳乘客数比2号线或者3号线要少600人;6号线的列车只有4节车厢编组,最多容纳乘客数比2号线、3号线列车要少载1000多人。
8号线纵贯闹市却用小型车
那么,6号线,尤其是纵贯闹市的8号线为何要用小车呢?
8号线由杨浦区市光路至浦东耀华路,它是继1号线之后,第二条纵贯市区南北的轨道交通线,线路总长度达22.6公里。沿线21个车站大都经过居民住宅密集区,同时穿越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等沪上核心闹市区著名商业街。8号线一期南端在浦东耀华路设站,正好位于世博园区南大门。
1月9日,地铁8号线客流预测项目负责人向新民网透露,2003至2005年预测的8号线2007至2010年三年间全日预测客流量都在40万-50万人次;而2003年地铁1号线1月、2月实际客流分别为54万、52万。可见8号线预测客流数据与当时1号线的实际客流比较接近。
另外,2007年3、4、5号线曾创出客运历史最高记录:3号线39.3万人次,4号线32.4万人次。但这些“历史最高记录”均低于8号线预测客流数据的地铁线路也全部采用A型大车。
8号线客流预测出现两种数据
对于上海地铁运营公司“8号线初期预测客流量20万”的说法,8号线客流预测项目负责人明确表示不理解。
该负责人向新民网表示,从未向运营方提供过所谓“初期预测客流量20万人次”的数据。他提供给委托方的预测报告表明,在2007至2010年三年间,8号线预测客流量在每日50万人次左右。“初期预测客流量”可能是地铁运营方自己的预测。
上海地铁运营公司承认20万是自己的预测,并表示设计运能时在此预测数据上仍放大了空间,而实际客流在13-14万。因此“一切都在预料之中,运能有空间、有保障。”
至于为何受委托研究方预测客流50万,而地铁运营公司自己却做出客流量20万的结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上海地铁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不用管受委托研究方的数据,研究方数据永远都是“超前或是滞后”的。运营方“才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说话”。
针对此种说法,8号线预测项目负责人向新民网表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计方委托他们做的客流预测报告须经国家有关部委专家组审定。他们的预测数据是经过审定、符合法定程序并且有效的,根据有关规定,委托方应以此为参考设计运营能力、制定开工报告并建设施工。
客流预测报告做出前就内定小型车
更有一位业内人士1月7日接受新民网采访时透露,早在1999年,5、6、8号线似乎就“内定”了C型车。
1月8日,5、6、8号线C型车制造商上海阿尔斯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阿尔斯通”)在新民网采访时承认,5、6、8号线C型车供应未通过招标完成,而是经上海阿尔斯通和申通集团之间的“内部协商和协调”签署供车协议。
据介绍,上海阿尔斯通共参与了1、2、5、6、8、10号线的列车供应。其中,通过招标方式参与了1、2、10号线列车的公开招标并最终中标,这部分车型均为A型大车;而5、6、8号线C型车的供应则是“内部协商和协调”完成。
那么,为何8号线要内定使用C型小车呢?并且不通过招标程序就确定小型车生产厂商呢?相关人士对新民网称“或许当时还没有招标程序规定,或者其他什么原因”。
而事实是,1999年,市政府拍板,上海电气与法国阿尔斯通签署协议,投资2800万美元成立上海阿尔斯通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在上海闵行引进一条生产轨交列车的生产线,可达到年组装300节列车的生产量。其中大型国企上海电气一下属公司持股60%。
上海阿尔斯通接受新民网采访时表示,公司2000年与申通签订协议供5号线C型车68节;2003年签订协议为8号线供C型车辆168节;2005年又签订协议为6号线供C型车84节。
但8号线客流预测项目负责人1月9日在接受新民网采访时确认,8号线的客流预测报告经过不断修改,到2005年才完成。
此番表态意味着申通集团是在预测报告出炉之前2年就已与上海阿尔斯通签订协议,决定采用C型小车。
1月9日,新民网就此采访申通集团,但相关负责人拒绝就5、6、8号线“内定”C型车是否公开招标等问题发表看法。
为何要暗箱操作内定8号线用小型车?
那么,申通集团出于何种动机不等预测报告,不通过公开招标程序,“内定”C型小车?
另据该知情人称,上海阿尔斯通从成立到现在只有生产C型车的国家许可,并无生产A型车的许可。
据上海阿尔斯通向新民网透露的价格,C型小车每节车厢采购成本约为600-850万元。仅制造和出售C型小车一项,上海电气下属的投资总额仅2亿多人民币的上海阿尔斯通收入就达19—27亿元。
小车能否换成大车增加运能?
面对目前新线拥堵的困境,有不少市民和网友提出是否可将6、8号线的C型车改换成A型车。
面对压力,有关部门日前表示,除增开地面公交线路缓解轨交压力外,8号线一期运营初期虽为6节车厢编组,但将来可以扩容为7节车厢编组。如此,每辆车运能可提高200多人次,以此“缓解”难题。 (本文来源:新民网 作者: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