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新闻 >时政新闻

部分景区取消预约后迎客流高峰 参观门槛降低游客体验如何“不打折”?

2024

/ 06/26
来源:

中国之声

作者:

手机查看


近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消息,除故宫、国家博物馆等旅游景区和对外开放单位外,北京全市旅游景区已全面取消预约要求。不仅是北京,上海、江苏等地也宣布,除部分重点景区、热门景区和文旅场馆外,其余景区均取消了实名预约。

取消实名预约不仅有助于释放潜在的旅游需求,同时也降低了景区的管理成本。马上将迎来暑期旅游旺季,取消预约后的景区或将迎来客流高峰,如何确保游客体验“不打折”?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通知(网络截图)

拿出手机,打开景区公众号,点击预约,选择日期和具体时间点,这一番操作已经成了不少游客的“肌肉记忆”,出行规划中不得不把一些景区的参观计划罗列进来。北京的王先生昨天告诉中国之声,部分景区取消实名预约后确实会给出行带来一定的影响。

王先生说:“我觉得预约制对旅游出行的计划影响比较大,一旦约满基本就等于放弃了,因为大家出行不可能为了一个景点耽误其他行程。取消预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方面的顾虑,想去随时去,不会有出行的焦虑。”

魏先生表示,线上操作越简化,对老年人群体来说就越友好。

魏先生说:“我父母60多了,他们的出行习惯就是去现场售票窗口买票,有时候到了景区才知道要预约,线上的操作对他们来说有一定困难。其实‘预约制’对年轻人来说并没有太大影响,反而是老年人群体,对他们来说降低了参观的门槛儿。”

今年3月29日,在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入园便利化将从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同时发力,在线下购票方面,将推动所有旅游景区保留人工窗口提供线下购票服务。线上预约方面,常年预约空余量较大的景区,不实行预约,尽可能减少游客个人信息采集。

上海文化和旅游局发布通知(网络截图)

苏州多地景区取消实名预约通知(网络截图)

随后,苏州、上海等热门旅游城市相继宣布,除部分重点景区、热门景区和文旅场馆外,其余景区均取消实名预约。6月11日开始,苏州对全市A级景区、文化场馆预约制度进行调整,除拙政园、狮子林、虎丘等7个重点景区和苏州博物馆本馆之外,全市其他A级景区、文化场馆,一律取消实名预约。此外,未列入清单目录的景区景点线下人工售票、线上或现场扫码购票等环节均不再要求游客提供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近日,除故宫、国博等景区和对外开放单位外,北京全市旅游景区也全面取消了预约要求。

北京鲁迅博物馆(新文化运动展览馆)研究室馆员李鹏鹏表示,取消部分景区的实名预约是对制度的优化和调整。

李鹏鹏说:“景区存在本质上就是为了服务,保证人民旅游权益。取消门票(预约)制度是件好事儿,其实是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的趋势。政府有关部门既然取消门票(预约)应该是有应对策略。”

针对网友发出“取消预约将人满为患”的声音,李鹏鹏表示,景区人数和参观体验之间的确存在矛盾,加大旅游路线的规划以及旅游产品的开发是可以探讨的角度。

李鹏鹏说:“以北京为例,这么多旅游景区,完全可以创造或制定出旅游线路规划和产品规划,但是落实到市级层面或者景区层面,比如像我们博物馆,需要加强。政府可以联系其他部门发布大量线路和产品组合,引导旅游热矛盾的解决。”

李鹏鹏进一步表示,除了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力外,景区在自身的运营层面,也要在时间和空间的矛盾中找到突破口,达到二者的动态平衡。

李鹏鹏说:“比如延长博物馆开放时间,或者充分利用空间,现在北京很多博物馆取消周一放假,其实就是向‘时间要空间’,还有延长博物馆的开放时间是向‘空间要时间’。我了解到西城区白塔寺,晚上有夜游,我们七八月份也有文创节,增加了体验项目,增加了解决时空矛盾的办法。景区可以学习博物馆,实际上就是在分流。”

取消实名预约后,景区在控制客流,以及游客体验方面是否都能做得好?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表示,迎客流高峰是景区必须经历的考验,取消预约之后,后续的跟进服务和配套措施要做到位。

马亮说:“首先对于一些人流量远超承载力的热门旅游景点,还是需要在高峰时段进行游客的限流,保证相关景点文物的安全、游客的安全和旅游的体验。怎么样去更多地拓宽旅游资源,延长旅游景点的开放时间,甚至我觉得将来一些博物馆可以探索夜间活动,同时也可以加强大数据的分析,对客流量进行提前预警并发布提醒,引导人们配合相关的文旅调度,实现有序旅游。”

马亮进一步建议,可以利用好大数据等方式,在旅游人数和参观体验之间找到平衡。

马亮说:“我们智慧文旅,文旅大数据分析还是做得不够,现在无论是导航软件,还是订票APP,都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更精准更及时更全面地预测某个景区在未来时段会有多少人流,这样的预测,能更好地引导和疏解。在我们做好旅游管理的同时提供更多旅游服务,我觉得是可以期待的。”

监制丨刘黎

记者丨江晓晨

编辑丨李瑞

责编:

审核:解西伟

责编: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