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李金珊 报道
“杭州不理发”现象频频被曝光,从残疾女孩小静被诱导消费16万元,到知名博主揭露理发店套路,再到近日16岁少年理发被开4000元天价账单,一系列事件令人咋舌。对此有网友调侃:“杭州不理发”已成为杭州城市“新名片”。
然而这一调侃式的新名片,并非一朝一夕产生,而是经历了多个标志性事件、长期的舆论发酵以及行业内部问题积累后逐渐形成的。
这些理发店利用消费者不懂行情、处于弱势,通过夸大宣传、拆分项目、看人下菜等手段,进行价格欺诈和诱导消费。他们这么做,首先就伤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让消费者在不知情或者被迫的情况下付了高额费用,经济和心理上都压力很大。而且,他们还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让一些不法商家通过欺诈赚大钱,而诚信经营的商家却受到排挤。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损害了杭州的形象和声誉,让人们对杭州的理发行业甚至整个服务业都不信任了,影响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面对这股邪风,许多消费者感到无奈和愤怒。他们遭受损失却又难以维权,只能通过“杭州不理发”这种调侃和自嘲的方式来缓解情绪,表达对理发行业乱象的不满和讽刺、对政府加强有效监管的期待。
如果当地政府再不拿出有力措施,再不采取有力手段进行刹止,不仅消费者权益受损会加剧,有序的市场秩序遭受挑战,而且“杭州不理发”这一调侃式的新名片将进一步传播,伤害着这座美好的城市。
所以治理“杭州不理发”现象,不仅是一次对地方政府的考验,也是一次对城市文明和法治建设的检验。地方政府只有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完善的制度,才能有效刹住这股邪风,让“杭州不理发”成为历史,让杭州的城市形象更加美好。(文/李兆辉)
责编:刘旋
审核:张辛
责编:张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