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果菌王”?所谓“果菌王”,指的是前阵子获得了不少关注的“苹果蘑菇”——大名裂褶菌,也常被称为白参。
今年7月,家住浙江湖州德清的邓女士,发现自己家里的苹果长出了白色蘑菇。后来,邓女士发布的“果菌王”照片爆红网络,她就顺势将这颗“苹果+蘑菇”赠予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
很快,科研人员通过分离培养的“果菌王”有了第一批“后代”,邓女士也收到了来自昆明的“果菌王”包裹。这些蘑菇吃起来是什么味道?它们有机会走上我们的餐桌吗?
来自天南海北的“果菌王2.0”
浙江邓女士寄出的“果菌王”,大大激发了全国网友们助力科研的热情。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赵琪团队已收到来自14个地方共25种水果白参。
团队成员木立恒介绍,经历一段时间的分离培育后,各省“果菌王”都有了自己的后代。这次“角逐”正是在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果菌王2.0”之间展开。
白参长在不同蔬果上,风味有何不同?赵琪介绍,团队共选取8种来自不同省份的水果白参,请同一位厨师以相同做法烹饪,并邀请了8位“吃货”级别的评委。
木立恒也参与了这场评选活动。当天,8盘辣椒炒白参被摆上圆桌,每名评委拥有两票。光靠肉眼,看不出白参的“出处”,全靠编号来区别,但同是“炒蘑菇”,味道还是有明显不同。
品尝过后,从桃子上长出来的白参以压倒性的优势夺冠,这份白参是由一位河北石家庄网友寄来的。评委形容,这种白参香味恰到好处,有点肉香的感觉,口感脆嫩,非常惊艳。
浙江德清的“果菌王”此前虽在回寄给邓女士时颇得赞誉,但在这场“兄弟”相争中,遗憾落了下风。对各式各样的“果菌王”,赵琪也有一番盘点:
长在大蒜上的最特别,长在蟠桃上的最好看,像一朵盛放的花;而邓女士寄来的白参长得比较肥厚,个头更大一些。
希望“果菌王”早日进入市场
看到“果菌王”测评的消息,网友们不淡定了,都想尝一尝这些与众不同的白参。
网友:这两天看到多篇关于“果菌王”的报道,觉得这个东西还是很有趣,希望科研人员加快研究的步伐,让更多口味的白参能早日提供到市场上,满足一下我们吃货的味蕾。
“果菌王”目前还处于驯化阶段
白参是为数不多的人工栽培比野生品种更好吃的食用菌。赵琪介绍,目前各地“果菌王”还处于驯化阶段。
接下来,他们将通过栽培基质筛选、培养条件优化和杂交等方式,对各地“果菌王”开展种质创新和资源挖掘,为我国珍稀食用菌新品种研发提供更优良、更丰富的种质资源。科研人员后期也打算继续开展类似测评,并考虑抽取热心网友加入评委队伍。
科研人员赵琪:“果菌王”的科学研究是可遇不可求的,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碰到特定的孢子,这个“果菌王”才能形成。我们也希望更多的网友共同见证,这种蘑菇和水果的“结晶”,共同见证生物界的奇迹。
责编:
审核:刘美显
责编:刘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