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新闻 >时政新闻

2000多年前的便携“蒸锅”怎么用?去武王墩墓探秘古代“做饭神器”

2024

/ 11/19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手机查看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稻粢穱麦,挐黄粱些——《楚辞·招魂》

  古往今来,民以食为天。从刀耕火种、耒耜之勤,到仓廪殷殷、炊烟袅袅,凝结着无数辛劳与智慧。

  安徽淮南武王墩楚墓,大量珍稀文物出土,更清晰地还原历史风貌。其中一次出土五件青铜甗,数量之多,为同时期罕见。这种古老的蒸煮炊具,沧桑质朴,透过它,似可感受昔日烟火,探寻粥饭之源。

  甗,源于器物组合,下为鬲或鼎,可烧水可炖煮。上为甑,底有箅孔,通过蒸汽上升,把谷物蒸熟,这应是今天蒸锅的原型

  先人劳创,福泽后代,令人慨叹。

  商周时期,种植逐步取代渔猎采集,为人们提供主要食物来源。

  五谷六仞,设菰粱只;黍稷稻粱,农夫之庆,在《诗经》《楚辞》中都有生动描绘。

  与之相应,甗等蒸煮食器更为普及,《周礼》所列“八珍”中,“淳熬”和“淳母”,就是把肉酱浇在稻米、黍米蒸饭上,可谓古代版“盖浇饭”。舌尖上的变化,映射出背后的社会大变革。

  武王墩墓的五件青铜甗,造型纹饰素淡简约,属于战国晚期普遍风格。

  仔细探查,其中一只却大有玄机。奥秘就在它的立足中肘,浮雕兽首背后竟藏有机关,可使三足折叠90度,整尊甗似瑞兽由立变卧,仪态观感立时不同。

  这种折叠设计,在今天看来何其普通,但在久远的青铜时代,却极为罕见,对材质、工艺都要求甚高。

  专家初步判断,它符合文献中“行器”的记载,便于携带,使用惬意。或许,它曾跟随墓主人考烈王,征伐会盟、郊游狩猎、外出祭祀,见证过风云变幻,身后又长伴左右。

  武王墩楚墓,一次出土如此数量青铜甗,是楚国的独特礼制?还是对以食为天的格外尊崇?而精巧的折足甗,是楚地原创革新?还是外来礼赠贡品?

  一次考古新发现,又带来更为深邃的待解谜题。

  文物的价值,历史的意义,也在于此:知所从来,明将所往,激扬文明自信,方能薪火永续。


  总制片人丨白玛央金

  总导演丨李本扬 于飞

  业务指导丨艾达 田云华

  总撰稿丨姬强

  本集导演丨张立雷

  摄影丨梁治 李峻 苗毅萌 王帅

责编:

审核:刘美显

责编:刘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