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为积极响应团省委“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的号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残助残优良传统,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营造关心支持残疾人的社会风尚,电气工程学院“青锋徐来”以工代赈助残实践团赴青岛市平度市新河镇和青岛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出发前,团队采访了青岛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的李树青主任,详细了解了当下残疾人就业的状况并肯定了以工代赈助残的可行性及强大优势,共同商定通过草编非遗文化来帮助残疾人就业。
漫游草编技艺,赓续非遗文化
团队来到“中国草编工艺品之乡”平度市新河镇。在与新河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郝琦主任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当地草编技艺渊源流传,从“指尖技艺”成为了新河镇的“指尖经济”。
在新河镇宣传主任陈文卓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当地的草编工厂。从舒适清凉的草编莞席,到侠义之风的竹藤斗笠;从巧夺天工的草编花篮,到质朴雅致的草编手提包,我们参观了各种各样草编物品的生产线,并亲自参与草编加工、草编包装等一系列工序,切实感受草编技艺对我们以及残疾人士的深远意义。
匠心传承非遗,草编助残逐梦
团队来到青岛市市北区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在青岛市残联的支持下,开展了2025年青岛市残疾人第一期草编培训。
指尖编制,手艺心传。志愿者们向心智障碍青年们教授钩织草编技艺——一勾一挑,一挽一穿,细细的草编绳如同涓涓细流,在心障青年们的手里漂流、激荡,汇聚成一个个精致的草编篮子。
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负责人杨萍说:“这次培训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学操结合,可以为残疾人的就业拓宽思路,很有意义。”团队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心障青年的发展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传承草编非遗文化的同时,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残健携手编柿果,万柿如意迎新春
志愿者们与残疾朋友们相聚在一起,共同编织小柿子。那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小柿子,在大家的巧手下逐渐成形。小柿子,谐音“柿柿如意”,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手工艺品,更是承载着大家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幸运符。每一根丝线的穿梭,每一次材料的拼接,都融入了无尽的关爱与祝福。
接下来的爱心义卖活动,更是将这份爱传递得更远。残疾朋友们制作的小柿子、刺绣包、版画等非遗文创被整齐地摆放在摊位上,青岛市滨海少年团和志愿者们一起参与了这场爱心义卖活动。每一笔交易,都是一份爱心的传递;每一个微笑,都是对这个活动的认可。
最后的印福字环节,则将新春的氛围推向了高潮。志愿者和滨海少年团与残疾朋友们一起拿着笔,在一张张宣纸上认真地印写着“福”字,那一个个“福”字,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许愿。在这一刻,每个人都沉浸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着新春即将到来的喜悦。
通过这些活动,团队将爱与希望的种子播撒到每个人心中,增强了人们对残疾人能力与贡献的认识,推动了以工代赈助残模式的实现。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责编:
审核:陈良强
责编:陈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