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听力健康问题愈发凸显。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和《中国听力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测算,我国约有1.2亿老年人患有听力障碍、听力受损,群体数量巨大。
3月6日,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的听力康复方向班正式开班。经过严格选拔,目前,听力康复方向班完成首届招生——53名来自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康复技术系的学生脱颖而出。
据了解,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是四川省唯一一家开展助听器验配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第三方机构,这意味着学生们不出校园,就能参与认证。等他们步入社会,已然手握行业资质证书,实现学校教育与职场工作的无缝对接。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院长、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发起人张先庚用几组数据深刻揭示办学初衷:全国65岁以上老年性耳聋患者达1.2亿,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约1‰—3‰,全国注册听力师仅1万余人,按国际标准却需30万专业人才,现有掌握听力学、康复医学和智能辅具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足5%。
“成立产业学院是应国家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需求,也是卫生行业发展所需,更是听力障碍患者的急切诉求。”张先庚表示,学院将借助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强大合力,构建“教育+康复+研发”三位一体平台,实现从招生—培养—就业—毕业后教育为一体的闭环人才培养链。计划未来五年内,为行业输送500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出既精通康复技术知识,又熟练掌握听力康复技术与智能辅具使用的复合型人才,填补听力康复人才洼地。
博音听力董事长江显全说:“我们深知,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专业人才是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技术创新、服务升级的关键力量。因此,我们一直积极探索与高校合作的创新模式,希望通过共同培养专业人才,为听力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不断完善产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为听力康复行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行业的发展赋能。”
曾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桑晋秋教授表示,当前我国听力康复人才数量和专业水平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的成立,能够为听力康复行业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填补人才缺口,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听力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更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的建立为听力康复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提供了新的范例和模式,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促进教育改革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该合作有助于推动听力康复新质生产力在西部地区的应用,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
【广告】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责编:
审核:陈良强
责编:陈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