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新闻 >社会新闻

蜡瓶糖风靡“小孩圈” 我们该看见什么

2024

/ 09/12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宋玉

手机查看

  最近,有报道称长沙商圈街头出现许多洗不掉的灰黑色油斑,使用20多种制剂都达不到理想的清洗效果,而造成这些油斑的“罪魁祸首”正是蜡瓶糖。它的外层主要原料是蜂蜡,中间夹有果酱或糖浆,其吃法类似于口香糖,可以咀嚼吸出果酱,但不可吞咽,如今蜡瓶糖已风靡“小孩圈”。

图源:新华每日电讯

  蜡瓶糖为何爆火

  颜色鲜艳、造型多样可爱,咬一口就能感受到果酱爆浆口感的网红零食蜡瓶糖,深受孩子们喜爱。在某电商平台“蜡瓶糖”的链接中,大多挂着“夹心爆浆”“好吃又解压”“越嚼越有劲”的宣传标语,单价从几毛钱到几块钱不等,有些店铺的销售量已达“80万+”。

  在社交平台,众多线下蜡瓶糖摆摊的分享内容中,有网友发文表示:“下班蜡瓶糖摆摊,每天收入300元起步,月入过万!”在短视频平台上甚至还有儿童出镜带货,表示蜡瓶糖虽然不能吞咽,但“嚼一嚼,吸一吸,再吐出来”,很好吃。

  “既然只能嚼不能咽,为何不直接买夹心果酱吃?”许多人对此表示不解。然而,蜡瓶糖吸引消费者的正是其新奇的爆浆口感,以及造型精美、口味多样、价格低廉的特点,这使其深受少年群体的喜爱。

  同时,蜡瓶糖的走红与互联网“吃播”密不可分。在“吃播”视频中,各式蜡瓶糖琳琅满目,咬碎外壳时伴随清脆的嘎吱声,渗出五颜六色的糖浆夹心,这种“视听盛宴”牢牢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图源:央广网

  只能嚼不能咽,真的安全吗?

  用来包裹糖的蜂蜡虽然不能吞咽,但能作为食品配料吗?此前知名博主曾挑选了市面上的四款“蜡瓶糖”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有两款“蜡瓶糖”不含蜂蜡成分,其中一款主要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的含量超出欧盟标准2.5倍。

  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云无心认为,蜂蜡是蜂产品的一种,作为常用食品原料,可以添加在蜡瓶糖中,但现在暴露的问题是,违法“三无产品”充斥市场。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范志红提醒,对于网红儿童零食要避免盲目跟风,蜡瓶糖属于新品类,目前缺乏相关质量标准和调查数据,很难说具体会对健康造成哪些影响。这些彩色糖果中的色素成分是什么,是否过多,也亟待规范管理。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认为,这些食品大部分没有国标支持,没有详细的配料组成,也没有风险提示,基本上属于违法违规的“三无产品”。很多孩子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因此不能任其游离在“监管之外”。

  风靡“小孩圈”的背后

  我们该看见什么

  蜡瓶糖本身并不是有害食品,问题在于一些商家为了牟取暴利,没有严格把控食品质量。一些商家声称“纯手工自制”,但却没有正规包装信息,蜂蜡成分混杂,暗含致癌风险,隐患极大。

  蜡瓶糖的爆火,离不开互联网“吃播”的助推,追求“有趣”和“网红效应”的少年群体容易受到影响,盲目跟风,而很多“吃播”为了流量卖“三无产品”,让儿童出镜带货制造噱头。另外,“大胃王”直播后催吐、一口气吃下十包酱料的火鸡面、猎奇“吃播”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对博主自身健康有害,还容易引发未成年观众的模仿行为,这种“唯流量论”的“吃播”风气确实应该引起注意。

  聚焦到少年儿童群体成长健康话题上,近两年,从萝卜刀到烟卡,从鼻吸能量棒到蜡瓶糖,风靡“小孩圈”的玩具、零食频频惹争议。一些网红零食、网红玩具抓住孩子喜欢鲜艳色彩和猎奇、跟风的心理,然而小孩子并不能判断其好坏,这时家长应提高警惕,及时进行合理的干预,同时建议相关部门介入,加强校园周边与线上产品销售的监管,保护少年儿童身心健康。

  海报新闻编辑 宋玉 综合央广网、 广州日报、新华网等

责编:孙翔

审核:张达伟

责编:张达伟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