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晚报创刊20周年>最新报道
站内搜索:
关于非典的记忆——2003年我的不寻常采访经历
2007-11-24 19:01:00 作者:王东 齐鲁晚报

 

 

  ▲2003年非典期间,山师附小学生学习预防非典知识。  左庆 摄
[关键词]   众志成城 抗击非典
新闻事件
  2003年,一种叫非典的疫病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灾难。非典引起的恐慌席卷了每座城市每个角落。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在很短时间内控制住了非典疫情,创造了世界防疫史上的奇迹。
  2003年5月28日,本报A3版刊发记者原慧谦、王东等采写的《21名将士今赴小汤山》。  
  2003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春天,因为突如其来的非典,与往年迥然不同。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有幸经历并见证了全社会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那段历史。
  那年刚进入4月,随着北京等地非典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关于我省非典的各种传闻也多了起来。因为跑卫生口,许多同事、亲朋好友不断打电话向我求证:某某医院是不是有非典病人?是不是有非典病人在某医院死了?
  媒体的责任在此时是无可比拟的。这既是一场新闻大战,也是一场抗非战役,而最大的考验在心理关。因为要到抗非一线采访,人们避之不及的省胸科医院、省千佛山医院,我却要三番五次冒着被感染的危险,走近那些医护人员和病人。一位卫生厅的好友打电话劝我:“还是不要去了,太危险了。”那一刻,虽有一丝恐慌,但没有动摇。
  在接下来那一个多月的日子里,我奔波在省胸科医院、疾控中心、非典留验站等抗非一线。其间,我第一次走近非典病房,第一次在隔离区和护士们过护士节,第一次与非典病人握手……有付出就有回报,我在非典一线采写的《我们这样阻击非典》、《非典病房里的花木兰》、《隔离区里的护士节》等一批新闻作品陆续见报,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同时,我还参与《连线小汤山》栏目采访报道任务,前后发表稿件40余篇,及时向读者报道小汤山医护人员抗非的最新战况及生活情况,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那段时间,我每天晚上都要忙到十一二点才能往家赶,第二天醒来后,洗漱完毕就出去采访,一直停不下来。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抗非战役,能够深入到一线去见证这段历史,我第一次感到新闻记者是如此地被需要。这也正是我努力深入到第一线采访的原因之一。正是在第一线的采访中,我抓到了许多“活鱼”。一个多月下来,我发稿200余篇,这沉甸甸的收获,很让我欣慰。
  经过这次采访,我对记者的职业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很少接触到灾难和死亡,而非典采访,让我去看,去听,去触摸,用笔记录这段历史。我可以自豪地说,我见证了这段历史,我感受了一个英雄群体。更重要的是,经历了这场人人身在其中的灾难,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悟。
  英语里有一句成语,叫“No news is good news”,意思是说没有新闻就是最好的新闻。这句话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是最大的打击,但是它是人类的一个真理。

编辑: 毕立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