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藏携手在雪域高原打造有奔头的果蔬产业

2024

/ 10/ 22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王乐双

手机查看

  鲁藏一家亲,情暖日喀则。今年是山东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凭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韧信念,在雪域高原开启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果蔬产业发展之路。

  接力传承 打造海拔4000米之上的“果蔬之乡”

  “中国蔬菜看寿光,西藏蔬菜看白朗。”经过近30年的发展,白朗县蔬菜种植面积已从1996年的三分地发展到如今的1.74万亩,是名副其实的雪域高原“果蔬之乡”。

  但时间退回到从前,当地种植的蔬菜只有“老三样”:土豆、萝卜和白菜。1998年,山东第一批援藏干部、时任白朗县委书记的赵文朝初到白朗,为了解决白朗县蔬菜种植结构单一的情况,从山东引进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最初的精心筹划、争取人才与资金支持,到后期的邀请蔬菜专家、与白朗当地政府协商,再到手把手教当地村民如何育种、种植,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第一批援藏工作结束后,第二批接过这项任务,此后的第三批、第四批……直到第十批援藏干部,都没有放弃赵文朝当年的目标,他们无一例外地将蔬菜产业帮扶列入援藏工作的重点内容,一茬接着一茬干。

  目前,白朗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7万亩,年产量1.2亿斤,产值近3亿元,1.8万余人转为种植蔬菜产业,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白朗成为西藏唯一的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鲁藏携手30年,写下了最为鲜活生动的注解。

  移植“寿光模式” 助力“老三样”生出“新花样”

  一批又一批山东援藏干部在平均海拔近4000米的白朗,建成了西藏面积最大、品种最多、质量最好的高原有机蔬菜基地,创建了西藏唯一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这其中,离不开山东寿光民营企业家孟德利的付出和努力。

孟德利介绍在白朗种植蔬菜的经验

  2016年,孟德利和他的团队被济南援藏招引到白朗,他们克服了高原反应带来的种种不适,在经常面对8-11级大风的自然条件下,因地制宜创新出双层膜大棚,在1780亩土地上建起了128个温室大棚,把享誉全国的“寿光模式”,完美移植到了雪域高原。

  因当地海拔高、所处位置偏,种植环境和技术都与远在4000公里之外的山东有着很大的不同。为此,孟德利特地将10余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技术员请到白朗,从大棚建设到种植技术等方面,“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给当地群众,使村民们从不了解蔬菜种植的“门外汉”,成长为“育苗、种植、管理、销售”的行家里手;种植品种也不断更新换代,从“老三样”,到西瓜、西红柿、黄瓜、茄子和羊肚菌等几十个“新品种”。

  孟德利被聘为“白朗县蔬菜产业技术总顾问”,其参与建设的珠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博览园已稳定运行,种植了86个品种的瓜果蔬菜,是西藏首个集技术创新、成果展示、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类国家4A级景区。

白朗县日喀则珠峰现代农业博览园 来源:新华社

  产业升级 实现果蔬产业从“大”到“强”

  白朗县蔬菜产业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享受到了种菜的“红利”。如今,蔬菜产业已成为白朗县的主导产业,但真正想要将白朗蔬菜的名气打响,产业升级是不可或缺的一步,这就需要打通白朗县蔬菜产业的全产业链。

  据白朗县委常委、副县长、济南市第十批援藏干部李东介绍,打通蔬菜全产业链主要聚焦生产端和销售端,“在生产端,县里聘请了技术团队,到田间地头给当地群众进行技术指导,提高蔬菜产品质量;销售端则是将白朗县的蔬菜公司打造成当地的龙头企业,做好统购统销,聘请职业经理人去对接市场。”

  对于白朗县蔬菜产业的未来,李东认为,“白朗县发展高端蔬菜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通过2到3年的努力,打通生产端和销售端两个端口,白朗县的蔬菜产业就会走上一条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擘画“新地图”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从日喀则市区出发,沿着拉日高速一路东行,在白朗县嘎东镇沿线北侧有一处美丽的小村庄,名叫阿亚村。在拉日高速通车前,这个只有50户村民的村子交通偏僻、产业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阿亚村从前的写照。

  2019年,阿亚村开始种植蔬菜,2023年在济南援藏投资下,新建成了13座温室大棚,今年的6、7月份收获了第一批蔬果。

  阿亚村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是济南援藏2023年重点项目之一,除了帮助阿亚村的果蔬产业发展外,还投入资金对村里进行亮化、绿化、道路硬化等,并修建了展销中心、加工厂、冷库等,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升村民收入。

  作为白朗县乡村振兴的“新地图”,不论是白朗县当地干部还是山东援藏干部们,都对阿亚村的发展寄以厚望。

  交通区位方面,乘着拉日高速建成通车的东风,阿亚村成为国道318横向大动脉连接亚东口岸的第一站,距离日喀则市区、和平机场、白朗县城均为30分钟左右车程,交通便利;生态资源方面,村庄油菜花等农田景观与国际湿地公园景观相映成趣,村畔两侧山泉水质优良且水量丰富;历史文化方面,村北有着百年老宅,具有较好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这些因素都组成了阿亚村的发展潜力。

蔬菜篮雕塑立在阿亚村口 来源:央广网

  在日喀则珠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博览园的一块招牌上有着这样一句口号:“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通过一批批山东援藏干部和在日喀则投资的企业以及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这句口号正在成为现实。

  (海报新闻编辑 王乐双 综合新华网、央广网、云端珠峰、海报新闻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