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春节将至,每年这个时候,“春晚”便开始频频被媒体炒作,观众也按捺不住对它的期盼,纷纷翘首以待。也难怪,从第一场“春晚”举办到现在,一晃20多年过去了,观众对这场有着特殊意义的“视觉盛宴”的感情并非一般晚会所能替代。
然而,每年“春晚”谢幕,总是有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过激评论,让人不大舒服。不可否认,“春晚”承载了太多的意义,但究其本质,仍是让百姓在除夕之夜享受的一顿精神“大餐”,只是一台娱乐性的晚会而已。每个表演者都会有失误的时候,每次晚会也总会有遗憾产生,只要表演者尽心尽力了,让大家开心过年,就行了。更何况,一大批工作人员和表演者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制作晚会,本身包含了诸多的奉献。更何况,社会在不断发展,文艺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春晚”又怎么可能在精神产品极大丰富、多样、快捷的今天满足每一位观众的“口味”呢?面对“春晚”,我们还是应该多一点宽容之心,因为它毕竟只是一场晚会。
其实,冷静下来想想,不是春晚真的一年不如一年了,而是我们的口味越来越不好调剂了。平心而论,就这几年的“春晚”来说,还是有很多亮点的——歌舞类节目在内容和可听性、可视性上都有明显的进步,一部《千手观音》让满场观众在惊叹之余被残障演员的魅力深深折服;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在选材上更加贴近百姓生活,郭达的小品《浪漫的事》就是代表,赵本山的“忽悠”系列更是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欢笑。
对于2010年的“春晚”,我们应该用一种平和、宽容的心态品味它,从“春晚”中收获快乐、幸福和希望。
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