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1专题汇总 > 2011春运 > 分析评论

“有车坐”比“跑得快”更要紧

2011-01-18 11:42:00    作者:   来源:齐鲁晚报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最迫切的需要也许不是铁路隔三岔五的提速,不是“夕发朝至”的高科技产品,而只是薄薄一张承载着乡愁的车票。

  何时不再“一票难求”?铁道部又给出了新的时间表:2015年。舆论连年追问,官员说法年年变化。虽然说法不一,但近几年铁路建设加速推进却是不争的事实。

  实际上,从2007年至今,这样的时间表已至少出现过四次,只不过,解决问题的时间悄然从最初的“2010年”,拖延到现在的“2015年”。如果说首次看到时间表足以令人欢欣鼓舞的话,当公众一再见证,那些承载无数厚望的承诺,最终无一例外沦为“画饼”之后,类似的时间表恐怕已很难引起公众的兴趣。于是,这张时间表一方面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另一方面却“赢得”了不少的戏谑调侃,如此结局多少有些令人难堪。

  诚如铁道部副部长王志国所说,解决“一票难求”问题,最根本的要靠加快铁路建设,增加运输能力。以中国人口基数之庞大,铁路运力紧张的矛盾确实存在,公众对此也给予了足够的理解。铁道部承诺的内容尽管无限美好,但如果没有实际行动作为保障,无论怎样美好的承诺都不免只是镜花水月———与一次次信誓旦旦的承诺相比,加快铁路建设的步伐似乎略显不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方向,由此使得承诺似乎缺少了那么一点点诚意。

  此番与铁道部承诺一同披露的信息显示,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已经增加到9.1万公里,其中高铁8358公里。这实在是一个耐人琢磨的细节———显而易见,高速发展的高铁已经在铁路总里程中占据了相当比例,但这些是否普通乘客所必需呢?答案恐怕不容乐观。当铁道部津津乐道于2015年“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1.6 万公里以上”的时候,不难看出,新增的3万公里铁路中,高铁竟然高达1/3,这样的比例是否太高?尽管铁路基本建设投资逐年增加,但大多用于高铁等新项目建设,铁路运力并未因此得到显著提高,这是否意味着一种失策?

  以高铁、动卧为代表的高收费火车一再在实际运行中受冷,就算铁路部门有信心确保这些平时利用率不高的铁路,在春运中扮演“神兵天降”的角色,平时的效率低下是否意味着一种巨大的浪费?要知道,这些豪华列车的出现不仅每每以普通列车停开为代价,更为重要的是,由此必然消耗大量的铁路建设资金,而目前的资金显然并不富裕———由于我国的铁路使用由国家统一调配,因此其建设资金注定更多由政府财政来承担,相对单一的投资渠道使得每一分钱都弥足珍贵,“花在刀刃上”因此成为一种必须,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普通列车与豪华列车,究竟谁是公众最迫切的需要?在这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中,厚此难免薄彼,铁路大建设、大发展时期,铁路部门到底应该如何作出选择?

  若干年前,一曲《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最迫切的需要也许不是铁路隔三岔五提速,不是“夕发朝至”的高科技产品,而只是薄薄一张承载着乡愁的车票。温家宝总理一句“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曾令人无限鼓舞,我想,这样的幸福与尊严首先应该体现在,支付最小的代价享受到尽可能多的公共服务,以此来衡量,承诺之余属于铁路部门的工作显然还有很多。新的一年,期待能够看到一种新的调整。
王晓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