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经济广播:抵达阿昌族过独具特色"狂欢节"
2011-10-12 13:42: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现在在一个人数非常少的少数民族,大家所不太熟悉的阿昌族所在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德宏,云南德宏,德宏下边有个陇川县,陇川县下面的有一个叫户撒乡,它是中国有阿昌族的乡,这是其中的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叫陇川县户撒阿昌民族乡。
主持人:接下来还是进入我们的非想旅游日记,有请我们的非想达人施晓亮。晓亮你好。
施晓亮:你好,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施晓亮。我现在在一个人数非常少的少数民族,大家所不太熟悉的阿昌族所在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德宏,云南德宏,德宏下边有个陇川县,陇川县下面的有一个叫户撒乡,它是中国有阿昌族的乡,这是其中的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叫陇川县户撒阿昌民族乡。
这个阿昌族,它有很多特点,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手工业比较发达,就是打刀。大家可能还想起来,我在保安族的时候,曾经介绍过中国有三大民族的名刀,少数民族名刀,一个是保安刀,一个是新疆的英吉沙小刀,再有一个就是著名的户撒阿昌刀。我现在此时此刻就正在一个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叫项老赛他的家里。因为2006年,户撒刀的锻制工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我到达这个家庭之前,特别巧合的是,前两天我在怒江大峡谷的尽头丙中洛,那时候正好看中央台,在中央十套上看到了一个大概有四五十分钟的专题节目,就是专门做的这个项老赛这个国家级的传承人。
我原来尽管十年前来户撒采访过阿昌族,也专门到几个村庄去采访过阿昌族的打刀世家。但是我从来还没有想到阿昌刀竟会如此的锋利,如此得有名。它在节目中,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是他介绍这个户撒刀,原来我看到资料上写的就是叫柔可绕指,指是指头的指,就是你这个刀它柔软的可以缠到手指头上。吹毛可断,就是你一根头发放到刀锋上,吹一下就能够断了。我以为原来这只是一些溢美之词,一些形容词,在中央电视台的画面上,记者来采访它是多少锋利?可以在刀锋上放一条毛巾,然后他使劲的甩出去,当毛巾甩出去的时候,这条毛巾就断为两截了。原来我曾经十年前来见过,他们叫削铁如泥。当时我就想,只要这个刀比较重,刀锋的钢比较硬的话,那切一个铁条甚至钢筋、钉子这都是算不上太惊奇的。然后惊奇的是,它可以削比较柔软的东西,而且项老赛这边,他最锋利的一把刀可以同时搭五条毛巾,这五条毛巾同时刀锋一甩,这五条毛巾就断为十瓣,非常非常锋利。
我说到阿昌族,大家是不太熟悉,我所在的这个户撒乡,它有两万四千多人,其中54%的是阿昌族。这个阿昌族因为是这个地方的一个主体民族,他的语言、生活习惯、民俗文化对其他的同样生活在这个高山坝子上的其他民族,比如说汉族、回族、傣族等等其他的民族,有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他的语言和生活习惯,像汉族、回族、傣族等,大部分也都会说这边的阿昌话,那就成为准官方语言了。另外他们也过阿昌族的节日。
说到阿昌族的节日,非常非常巧合的是,我昨天晚上来到,我比原计划提前一天来到户撒。为什么提前了呢?本来昨天是在上一个地方腾冲,腾冲是一个非常优美的地方,当地的领导、宣传部的领导热情邀请我们再多住一天,我们原来也定好了,在当地的一个叫和顺民居,一个有几百年历史的一个明清风格的一个古镇,想在那边再多体验一下,但是昨天下午,就是这边陇川县的外宣办主任董主任给我打电话来,说今天是户撒乡有一个阿昌族的传统的节日,叫会街节,它是一年一度的,就是农历的九月十号,那就恰恰是今天。我一听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太巧合了。因为每个民族都一样,他们在本民族的重大节日中,他的民族文化以及他们的民俗,包括他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都会最集中的体现出来。比如说衣,就是穿着打扮,其实平常,特别是年轻人,他们现在已经同化或者说汉化的很严重,平时这个民族服装穿着起来也并不是太方便,穿裤子或者T恤、半袖衫等等,就是这样的像已经跟我们城市化的人穿着的差不多了,只有一些中老年人,特别一些老年人,他们会穿着打扮、生活习惯还保持着原来的一份传统习俗。而到了他们的传统节日上,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精心打扮,把他们压箱子底的那些民族的服饰都翻出来,都打扮起来。可以说是盛装出行,然后集中在一块,一块唱歌、跳舞。然后民间的各种风味小吃,其实平常他们的生活习惯跟我们也差不多,无非是我们吃馒头、吃米饭,他们吃米线等等,这是他们平时的一些饮食习惯。但是到了他们的节日,所有的这些各民族的小吃就都会集中在他们叫赶摆,也的地方叫赶街,有的地方叫赶墟,反正就是类似于这么一个大的集会,集贸市场,或者说是叫,我来的路上,我说这不就是阿昌族的嘉年华嘛,他们的狂欢节嘛。
说到节日的话,我首先要说一下阿昌族的节日,阿昌族他是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在陇川县,还也一个在梁河,梁是山东梁山的梁,梁河县。梁河县有两个民族乡,陇川现在有一个民族乡,也就是我所在的这个户撒民族乡。户撒应该讲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民族乡。户撒和梁河那两个阿昌族,他们的语言、服装、生活习惯,包括过的节日,还都是不太一样的。梁河那边过的节日叫窝罗节,窝是鸡窝的窝,罗就是姓罗的罗了,叫窝罗节。户撒这边他们传统的节日叫阿露节,露就是露水的露。这样他们因为阿露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十号,而窝罗节是在每年的二三月份,所以说他的时间上不太统一。经过官方,也就是政府,前几年把他们两个撮合在一块了,就两个节日统称为阿露窝罗节,这是官方的一个节日。所以说阿昌族的官方给他定的节日叫阿露窝罗节,但是他的民间照样是过他民间的节日,民间的节日就叫会街节,这个会街节,实际上就是户撒乡的阿昌族过的节日阿露节,他们当地人就称为会街节。
这个会街节,我昨天到达的时候已经是比较晚了,因为路也不太好,全都是山路,正在修建的高等级公路还没有开通,我们还是走了一段悬崖峭壁,走的是比较艰苦,到达的时候应该是8点多了,天已经文化黑掉了。但是在我们进入户撒乡之前,就户看到三三两两或者成群结队的大部分是阿昌族的群众,还有一些像景颇族、傣族,从服饰上能够看出来,他们结伴在天黑的路上行走。我就停车问他们,我说你们到哪儿去?他们当地人说的当地的话,我不完全听懂,但是我能听出来。这边是有11个村委会,有126个村民小组,这个村民小组实际上就是自然村。就是各个自然村,他们都会组织起来到各个居委会、村委会去演练,去排练。这个民族对于他们本民族的节日还是非常重视的,你看提前一天的晚上去排练的时候,都是盛装出行。就是今天这个会街节的开始,现在还没有开始,应该是在中午12点以后就会正式开场。我们早晨起来,这个户撒乡有一个美女乡长,她也是阿昌族的,她是梁河的阿昌族的,是下来挂职锻炼的。她是叫孙媛,昨天我到的时候,就是跟她接触。今天早上她领我们出来,特意到会街上,这个会街尽管还没有开始,但是早晨起来我们到达的时候,大概不到9点钟,已经是人头攒动,原来的时候,这个会街是他的一个传统的宗教节日,但是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也进入了一些新的内容,比如说是男女青年交往、交流、谈情说爱的这么一个平台,然后还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平台,另外就加入了一些经济、商贸这样的一些内容。
但说到传统节日它是怎么来的呢?它最早阿昌族他是一个祭祀的活动,他说佛祖,佛祖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释迦牟尼,他要上天,他是很孝顺的,释迦牟尼很孝顺,他上天给他妈妈念经,要念三天。但是天上一天就等于地下一个月,他上天三天,地下就是三个月。等他三个月之后回来的这一天,天上就佛光普照,同时青龙、白象就都出来了。这个青龙和白象就是阿昌族的崇拜物,百姓们看到这一切,就会隆重的迎接、欢迎佛祖,就会慢慢的演变成这么一个民族的传统的节日。而且官方规定这个阿露窝罗节就成为一个法定节日,到这一天就会放假。民间的他们会自发组织起来,但是政府对于民间的文艺、文化和节日,是相当支持的。政府也在支持,也会拨一些款,提供一些方便,然后民间就进行这么一个大联欢。再过几分钟,跟主持人连完线以后,我们就会走到街子上去,就会走到会街节的会场中心去。孙媛副乡长她跟我们介绍,大概是这么一种程序,主持人宣布会街节开始以后,他们整个会场上会形成一个欢乐的海洋,他们会围着竹子扎制的青龙白象跳起象脚舞,象就是大象的象,还有一种舞叫蹬窝罗。其实这个蹬窝罗的舞蹈的动作它就是由他的生产方式,它由原始的耕作的动作在逐步演变而来的,完了以后会有各民族的文艺表演,有不同类型、不同村委会、不同村民小组的,他们主要是歌舞为主,还会有他们本民族的一些像小品什么的。我说的这个本民族,不一定仅仅是阿昌族,它是指的各个民族。因为在这边,在云南,其实在全国各个地方都一样,凡是民族聚居的地方,它不一定是只有一个民族,它现在随着各民族的流通、融合、沟通,它会很多民族聚居在一个地方,这也是一个民族的大联欢,民族的大团结。今天是阿昌族为主的,就是这个地方生活在高山坝子上的一个多民族的狂欢,我们今天加入这个狂欢,体验他们民族的生活、衣食住行,感受到他们浓郁的民俗风情,我觉得我们今天的收获还是蛮大的。
说到这边,再给我半分钟,我想说一下它的地理环境。我从怒江大峡谷出来以后,走到这边坝子上,就感觉到中国的地理地貌变化太大了,就相隔这么一百多公里,就完全是判若两个国家一样。怒江大峡谷是那样一种环境,而这边是生活在一个高山坝子上,它就是在一个高山之上有一块坝子,也就是平原,这边完全是亚热带的地风气候,它的平均年气温是16.1度,今天早晨起来冻的就不行了,现在就热的不行了,就开始脱长裤、换短裤了。它坝区海拔是1400多米,气侯宜人、风景秀美,特别适宜人类的居住,而且民俗文化特别浓郁,文化部授予他们这边叫“民族艺术之乡”,叫“佛祖的花园”。传说佛祖当年路过这个地方,觉得太喜欢了,我要把这个地方作为花园。所以说我们现在是在一个佛祖的大花园里,感受浓郁的民族文化。好,听众朋友们,更多的精彩的报道,我明天还会在这边采访,明天继续与大家连线。
主持人:好的,有很多问题我还一直没有机会问晓亮,明天我们接着来聊我们的这个地方。好了,晓亮,明天见好吗?
施晓亮:好的,好的。
主持人:再见。
主持人:如果我们的听众想听到我们每天与晓亮的连线的话,可以登录到大众网或者是我们的新视听,同样,在大众网上还有关于晓亮的一些详细资料,谢谢晓亮,再见。
马震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