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经济

2011-11-22 13:59:00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设治局;福贡;碧江;经济繁荣;牛币;的康;农业生产;村社
[提要] 怒族很早就从事农业生产,至清代已经开始种植麦类和蔬菜,但仍猎禽兽以佐食,手工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当时怒族已同外界发生密切的交换关系,以黄连到内地出售,内地的各族商人贩运食盐到怒江,彼此交换。

  怒族很早就从事农业生产,至清代已经开始种植麦类和蔬菜,但仍猎禽兽以佐食,手工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当时怒族已同外界发生密切的交换关系,以黄连到内地出售,内地的各族商人贩运食盐到怒江,彼此交换。1929年以后,碧江的知子罗、福贡的上帕等地辟为定期集市,铜币、纸币等货币开始流通,怒族中出现了一些季节性的小贩。目前怒族民间保存着少数的石刀、石斧,说明曾经历过石器时代。他们曾经以木、竹制锄作为农业生产的工具,直到16~17世纪开始使用铁制工具后,有些人还继续使用这种木、竹锄。

  怒族最初使用的铁制工具是刀、斧。在刀耕火种落后耕作方式下,他们使用铁锄。后来才传入铁犁,实行耕地。但山地耕作仍停留在刀耕火种或者锄耕阶段。贡山一区的怒族所用铁制工具曾受到纳西族和藏族的很大影响。

  碧江怒族的农业耕作技术比福贡和贡山怒族都要粗放,早期的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占着绝对优势,这种情况与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是一致的。福贡地势、土壤都比碧江为好,又由于交通方便而便于购置农具,因而锄犁耕作技术比碧江先进。碧江福贡和贡山三地的怒族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同,土地制度有差异性,福贡地区的怒族个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公有的土地保留较少,但仍保存着个体成员共同占有的集体耕地。贡山一区的怒族因受到藏族、纳西族的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这里形成了以地缘联系为纽带的村社,在村社内部存在两种土地所有制:村社内未经垦耕的山地和森林属于村社所有;经过垦耕的土地归个体家庭长期占有。此外,还存在个体家庭间的共耕耕地。由于铁制工具在农业生产上的广泛使用,已能生产出一些剩余产品,从而使交换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当时已产生雇工,其工资分实物工资和货币工资两种。在怒族社会内外还出现了借贷关系,有实物和货币两种借贷,实物借贷多半是租借牲畜、粮食。同时已开始发生土地抵押和蓄奴现象。

  建国前,怒族地区有的古老村寨还保存着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公社的某些特点,在以血缘为纽带的个体家庭成员间,保存不同形式的土地公有制和正在发展的个体土地私有制。碧江甲加、罗宜益的家庭公社保存的特点比较显著,他们曾以图腾作为共同的祖先。福贡怒族氏族血缘组织为“提其”,每个提其都出自一个共同的始祖。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若干近亲家庭成员集团“的康”。由于成员不断增加,在每个“的康”之下,又形成近亲兄弟关系“的拉”。“阿沙”是家族公社的领袖,负责处理公社内外的公共性事务,调解成员间的纠纷,对外代表公社处理公社间的事务。

  建国前,分布在兰坪菟峨和少数散居在维西县的怒族人民,生产与生活水平与汉、白、纳西等族相似,早已进入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怒族人民获得了解放,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1954年8月成立怒江傈傈族自治区(包括怒族分布的碧江、福贡、贡山等县),1957年1月改为自治州。1956年10月1日,成立了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从怒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帮助怒族人民进行社会改革,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五十年来,怒族地区生产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过去连一根铁钉也不会制造的贡山县,现已建起了农具厂,怒江州有了十几个行业的几十个厂矿企业。过去没有水利可言的山坡旱地,如今修凿了沟渠,开出了梯田,粮食产量成倍增长,以往崖陡路险,山封江锁,交通极为闭塞,现已修通了数条公路,修整了大量驿道,在江河上架起了钢索吊桥。怒族地区的文教卫生事业也有了较大发展,过去怒族地区文化非常落后,在国民党设治局统治怒江几十年,只培养出一、二十个怒族小学生,现在县有中学,大部分村都有小学,80%以上适龄儿童入了学。昔日怒族地区痢疾、伤寒、霍乱、天花十分流行,如今从州至县、乡、村已初步建立了医疗卫生网,基本上控制瘟疫疾病的流行,有效地保证了人民的身体健康。为该地区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黄牛交易与牛币

  在历史上,对于怒族社会来说,黄牛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财富的象征,和怒族社会的初级市场及商品观念的发展相关紧密,尽管怒族人饲养、使用黄牛的历史并不很长。

  在农业生产上,牛是重要的劳动工具,牛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怒族人用一头牛一天犁的土地面积作为耕地的计量单位,称之为“一架地”。这是怒族人原始的度量衡单位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牛能够提供超过其他家畜数倍的肉食,牛成了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中最高规格的牺牲和祭品。人们对牛有着深厚的感情,一般不轻易宰牛。而宰牛之时则往往要向牛祈祷,称牛是人在“开天劈地时的亲戚和朋友”,让牛相信人是在喝醉了酒并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才拿起屠刀,以求得牛的宽恕。同时,牛作为一般等价物,在怒族社会的商品交换中成为了“活的货币”:

  —-牛是买卖土地、买卖奴隶的计价单位,1949年以前,一头中等黄牛可以买到二至三架土地;一个健康的女奴在蓄奴主手里可值四至五头黄牛。

  —-牛是人事纠纷和家族械斗中生命财产损失的赔偿物,是神判中被告和原告两方当事人亲友所下的赌注。财产赔偿按牛的头数等价而论,而赎命金一般要六、七头黄牛。

  —-牛是男子娶妻必不可少的聘礼,女子的身价是用黄牛的头数来估算的,按相貌、年龄、劳动技能和品行,分别值四至八头黄牛。

  —-牛可以抵偿债务和劳役负担。

  ……

  由于活牛的数量有限,于是出现了观念上的货币——“干牛”。人们在交换中将其他实物折价为“干牛”进行换算。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银元、半开(云南地方政府发行的铸币,相当于半块银元)和各种纸钞、铸币进入怒族社会,开始与“牛币”并行通用,并最终取代了“牛币”。

马震

editor

更多

更多新闻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