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短腿”怎补齐

2011-03-13 08:55:00    作者:贾瑞君 赵琳 董卿   来源:大众日报  

“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提出,要在农村“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对城市来说,农村这条“短腿”该如何补齐?围绕如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
  □ 本报记者 贾瑞君 赵琳 董卿
  “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提出,要在农村“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对城市来说,农村这条“短腿”该如何补齐?围绕如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

  “农村人就不需要卫生吗?”

  “大树进城,垃圾下乡。这是一个亟待引起重视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栗震亚说:“现在,农村俨然成了城市的天然垃圾倾倒地,城里人爱干净,农村人就不需要卫生吗?”
  栗震亚介绍,目前我国农村垃圾排放量日益增加,每年仅生活垃圾排放量就近3亿吨,为城市垃圾排放量的70%—80%。但是农村垃圾处理无序的现象日益严重,此外,废旧农膜等白色污染也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环境污染严重。目前我国仅有一部主要解决城市垃圾的《固体法》,而农村垃圾如何处理却一直是空白。
  全国政协委员张承芬认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相对减少,农民需要的公共服务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她举例说,农村目前存在失地、失业及失去生活来源的农民,但我国的失业救济制度并没有把农民囊括其中;虽然城乡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但城乡之间医疗卫生保障体制是分设的,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也存在差异。

  对农村欠账应尽快补上

  云南省福贡县拉马底村乡村医生邓前堆,28年溜索横跨怒江,为两岸村民解除病痛,他有一个朴实的心愿就是“希望村子里能修建一座能通车的桥”。“这样的故事不是个别现象,我们对农村的欠账太多了。”谈起这件事,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张大宁说,尽管目前我们用于教育、医疗、社保的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已经达到了30%,但与世界上人均GDP3000—6000美元的国家相比,仍然低了24个百分点。而这其中,对农村的投入更是不足。以文化投入为例,过去10年我国文化事业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从未超过0.5%,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这有限资金的70%以上用在了城市文化建设中。
  “长期的二元体制所造成的种种差异中,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导致的不公平,是对我国发展影响最大最深的不公平。”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副省长张平说,现在重点院校“自主招生”、“高校联考”等新的招生办法,几乎与农村学生无缘。北京一些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中,农村学生的身影更是难寻。“收入的不公影响人的一时,教育的不公影响人的一生。社会稳定离不开不同群体的融合与流动,教育便是弱势群体提升的渠道。如因教育不公而导致此路不通,社会会失去自我调节机制而失去平衡。”

  城乡一体化是大势所趋

  针对目前农村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栗震亚委员建议,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应根据“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将城市处理垃圾的方式延伸到农村,城市应积极支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探索创建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的治理路子,这也是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好体现。
  张承芬委员认为,之所以城乡居民在医疗、保障和教育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其根源在于,“现实公共服务制度的设计仍是城乡分离,而不是城乡一体的思路。”她认为,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低,是目前制约农村发展的一大薄弱环节,也是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所必须解决的一大难点。“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必须解决城乡分割的公共服务制度。”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最重要的是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人大代表毛丰美说:“为了防止三农投入停留在口号中的现象,应该为三农投入立法,并把其纳入对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中去。”不过,毛丰美认为,增加政府对三农的投入,不能漫无边际,而是应找准目前农村最需要的地方,“比如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新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等公共服务中如何发挥作用?种养大户和龙头公司的灾害风险如何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瓶颈怎样突破?这些都需要国家有新的政策探索”。
  “在农村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必须充分考虑面临的困难。”全国人大代表、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党支部书记宗成乐分析说,取消农业税以后的确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也减少了村级公益事业的筹资渠道,在公共财政尚不能覆盖农村的状况下,村集体的经济状况就决定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他认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村集体不能完全等靠政府,应把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再去谈稳步实现均等化。“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空谈均等化无异于建设空中楼阁。”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高娜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