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1专题汇总 > 青岛1891 > 沧桑

老舍:晨雾中,静听卖花声

2011-06-16 16:11:00     作者:    来源: 半岛都市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449×555

 

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的夫人胡挈青在重游青岛老舍故居时曾感慨:“终生难忘黄县路6号。”据她回忆,在青岛的时候,老舍极少有时间游览青岛风光,每天就是忙着看书,查资料、备课 、编讲义和接待来访的同学,在这栋小楼里,老舍先后写出了散文《 西红柿》、《丁》、《避暑》和小说《月牙儿》,这些作品收入到了《蛤藻集》和《樱海集》中。

    之所以把书取名为《樱海集》,据老舍自称,是因为他爱樱花和大海,樱花和海又是青岛的两个象征。从他的散文中,不难看出老舍对青岛的樱花以及独特气候的偏爱。“读他在青岛期间创作的散文,你似乎可以穿过长长的岁月,闻到满岛的花香。”中国海洋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杨鸿勋教授说,5月春深似海的时节,老舍常常会席地而坐,在薄雾中静静倾听寓所窗外的卖花声。

    杨洪勋教授就住在鱼山路,每天他都要来往于窄窄仄仄的名人故居一条街,5月的绿荫遍地,风卷樱花流动如花溪。“在这条街上走,常常有个声音让你停下来,去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的辉煌,想一下这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杨洪勋教授说。

    从1934年初秋到1937年,应山东大学文学院聘约,老舍自济南来到青岛,那部让他享誉文坛的《骆驼祥子》,写的尽管是上世纪20年代的北京市民生活,却是在青岛的那个小楼上一字字写成的。胡挈青女士后来回忆说:“在黄县路居住的这段时间是老舍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时期。”1936年到1937年一年多的时间里,老舍辞去教职,靠写作稿费收入度日,一家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而胡挈青为照顾两个幼子,也辞去了在市立女中的教职,一家人靠老舍拿稿费糊口。

    据鲁海先生介绍,由于老舍好客,黄县路6号的住所一度成为朋友的接待场所,甚至一些拳师、人力车夫和小商小贩也都会成为老舍的座上客。

见习编辑张艳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