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6 16:52:00 我要评论
来源: 半岛都市报
解文江:1982年出生,大学毕业后曾在青岛一家企业担任团委书记,后辞职从事自由职业,并在一家风投公司兼职,是青岛私募登山队的队长。现居住在沧口。
在交通方面,青岛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文江的妈妈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的青岛最繁华的是中山路。1951年,青岛才有了公共汽车,那时候也就只有一路车,从台东到中山路。改革开放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但当时的道路建设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人口众多,坐火车出现了“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并且速度也非常慢,有次她从青岛坐车到济宁,走了十几个小时才到。而现在,仅仅需要4到5个小时。城市里的公共汽车随着城市发展也越来越多了。如今青岛公交车数量已经从1978年的409辆,到今年突破了4054辆;营运线路从1978年的24条,增加到今年的170条;老百姓出门太方便了。
据解妈妈介绍,上世纪五十年代青岛有很多路很难走,虽然是个大城市,可土路也不少,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出门基本靠腿。“以前的交通不方便,青岛市民很多外地的亲戚很少走动。有时候一年来回一次,有的二三年才能串一回门。”解妈妈说,她在胶州有个大姐,来回倒好几遍车,费大半天时间,所以以前很少串门。“现在好了,让子女们开着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自行车、电动车、私家车、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火车、飞机……从地上到地下再到空中,老百姓可选择的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越来越多;高速路、高架桥的快速建设,老百姓出行越来越方便快捷了。”
2004年,工作三年的解文江买了第一辆车,解家从此告别了自行车时代。“青岛有很多坡路,骑自行车特别累。2000年以前妈妈一直都是骑自行车出门,上班下班往往需要40多分钟,每天都得起早贪黑,非常辛苦。”解文江说,后来家里收入提高了,轿车越来越便宜,很多小排量车10万元就可以买到。“2004年我买了一辆颐达,正好妈妈也退休了,有了时间,没事就让我载着她出去看看青岛日新月异的变化,有时候也会叫上朋友一起去外地自驾游,云南、上海、北京都去过。今年的樱桃节,我带着妈妈去北宅吃樱桃,省去了挤车之苦,40分钟左右就到达,有车就是方便。”
2011年,解文江的第一辆车已经7岁了。“今年秋天我打算换辆车,怎么着也得买辆20多万的车。”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