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让历史定格。尤其是那些被定格在历史照片中的寻常百姓,在今天看来,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在青岛短短120年的历史长河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物繁杂,不仅有晚清遗少 、日德官兵 ,还有那些日夜穿梭在码头上的渔民、苦力,所以,当这样一组有着深重历史感的图片展现在面前时,我总是不自觉地去揣摩镜头中人物的心思:这些天全家人生活得究竟如何?当夏日的海雾漫过青岛的时候,这些老青岛人是否和今天的我们一样不胜其扰?
这样的揣摩,难免带有一些主观的色彩在里面,我们还是看看闻一多笔下的青岛吧:
“到夏季来,青岛几乎是天堂了,双驾马车载人到汇泉浴场去,男的女的中国人和十方的异客,戴了阔边大帽,海边沙滩上,人像小鱼一般,暴晒在日光下,怀抱中是熏人的咸风。沙滩上许多小小的木屋,屋外搭着伞篷,人全仰天躺在沙上,有的下海去游泳,踩水浪,孩子们光着身在海滨拾贝壳。街路上满是烂醉的外国水手,一路上胡唱……”
这里写的是1932年夏季的青岛,是闻一多首次见到青岛时脑海里留下的印象。此前,远在上海的他接到了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的要求,请他出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随后,闻一多乘船来到了青岛。
时下,青岛的夏天也已款款而来,这样的欢快场面依然存在,人与海嬉戏的场景随处可见。可以说,海是青岛的灵魂,青岛因为海的存在而魅力十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当下的青岛人与百年前的青岛人相比,究竟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请随着我们的镜头和老照片做一下比较吧。
文/牧之
图/黄杰显(老照片摘自《青岛旧影》、《青岛老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