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孩子们想去看看郑大爷

2011-04-03 13:44: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生活日报  

3月28日,新菜市街4号院的墙上贴着一张“2011年1-2月份每户用电明细”,最下面的名字正是“郑承镇”,那个已经定格的用电量告诉我们,那个曾经在小院里最热闹的房间,已经没有人住了。

郑承镇老人和他收养的孩子们。(资料片)

    逝者档案
  姓名:郑承镇
  性别:男
  籍贯:山东济南
  去世时间:2010年11月14日
  终年:63岁
  身份:20多年时间内,他收养了400多名流浪儿童,被人尊称为“流浪儿之父”,曾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本报记者 赵文竹 吉祥
  3月28日,新菜市街4号院的墙上贴着一张“2011年1-2月份每户用电明细”,最下面的名字正是“郑承镇”,那个已经定格的用电量告诉我们,那个曾经在小院里最热闹的房间,已经没有人住了。  
    每次小院下水道堵了
    都是他主动去跑
  郑承镇生前和孩子们住的两间房子现在大门紧锁,从玻璃里可以看到房间已基本被清空,只有很少的旧家具在屋里零散地摆放着。“自从孩子们被送到救助站以后,这间屋子就没人住了。”住在郑承镇隔壁的王秀娥说。
  “看他对孩子很好,跟我们就是见了面笑笑,客气地打个招呼。”邻居贾恩贻说,一开始跟郑承镇的接触并不多,只是觉得他一个单身汉带着这么多孩子很不容易,很佩服他。这个院里住的十几户原来都是木器四厂职工,电费、水费之类本来都是单位负责,后来单位不管理这些事项了,大家决定选一个“院长”。那时候郑承镇已经算是一个名人,大家就一致推选他当“院长”,对于这个很可能出力不讨好的“小官职”,热心惯了的郑承镇没有过多推辞就接了下来。
  “我们现在的用电、用水啊,多亏了他。”贾恩贻指着院子里的一个总电表说,当时整个院子差点断电,多亏郑承镇跑了好几个部门,给大家联系,办下了一户一表。
  “还有下水道每次堵了,也是靠他找人来修。”王秀娥说,水的一户一表本来也是郑承镇在帮着联系办,可还没等办下来他就住院了,“他是个好院长,我们这些邻居没事聊天的时候,有时也会不知不觉说起他为我们做的这些好事来。”
    他生前收养的孩子
    学习有了进步
  郑承镇去世后的第三天,他生前收养的9个孩子搬到了济南市救助站,在这个新环境里,孩子们继续学业。
  “上学有车送,放学有车接,吃饭也在这里。”小磊是孩子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已经念初三的他,正在复习准备中考,他说有时还是会想大爷。
  从去年7月份,郑承镇病重住院后每天给孩子们送饭的热心市民王女士,现在依然去救助站照顾孩子们的学习和起居。照顾孩子这么久,让王女士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都很懂事,平时对她很尊敬,学习上也比较上心。“去年期末考试前,我复印了一些卷子给他们做,最后考出来的成绩都有进步。”王女士说,在孩子们的成绩单上,老师有这样一句赞美的评语:“家里经历了这么大的事情,还能表现这么好。”
  清明节马上就到了,郑承镇生前收养的孩子想去看看他。“大爷葬在龙泉公墓,就他安葬那天去过,之后还没去过。”3月30日,小磊在电话里说,几个孩子前几天就有了去看看郑大爷的想法,“清明节到了,给大爷扫扫墓。”
  “毕竟和他一起生活了这么久,都很有感情。”王女士很能理解孩子们的想法,“如果能去的话更好,不能去的话,我就自己去一下,帮他们上九炷香。”
杨凯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