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6 21:04:00 我要评论
尹海洋 来源: 大众网
明湖居曲艺表演展示了文化产业的独特魅力。(燕雨 摄)
丰富多样的曲艺表演形式。(燕雨 摄)
访济南市曲艺团副团长李洋:
55载“老曲艺”再祭绝活闯市场
大众网济南10月16日讯(记者 尹海洋)一边忙着接受采访,一边忙着用对讲机协调晚上的演出,这是济南曲艺团副团长李洋今晚在“明湖居”的工作状态。16日晚,“文化强省看山东——第七届全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大型采访团来到明湖居,共享《明湖曲韵》的绝曲妙音,而编排表演这台文化旅游剧的正是具有“齐鲁曲艺第一团”之称的济南曲艺团。将流传百年的山东曲艺经典一脉相传,并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快车上不断创新、延伸,这个建团55载的曲艺“老团队”一路奔波忙碌,靠传统绝活再闯市场。
老曲艺驻场明湖居,两相结合焕生机
16日晚的“明湖居”,台上的演员全心投入,台下的导演目不转睛。“忙,基本上是天天都演。”曲艺团副团长李洋一边接受记者采访,一边通过对讲机协调晚上的演出。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齐鲁曲艺第一团”美誉的济南曲艺团自2010年起,就在此驻场演出。以前曲艺团在大观园里面的小剧场演出,档次比这低,演出次数也少,自从在‘明湖居’驻场以来,曲艺团的固定演出、巡回演出就越来越多了。“一年驻场演出200多场太正常了,巡演就数不清了。”李洋边忙边说。
李洋说,山东大鼓、山东琴书等济南特色曲艺在业内地位很高,加之刘鹗在《老残游记》里的描写,使得白妞、黑妞和“犁铧大鼓”传遍大江南北。但“酒香也怕巷子深”,艺术价值高,但找不到一个与之完美契合的演出场所,成了2010年以前曲艺团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
2010年4月,济南市政府重建的“明湖居”正式开业,通过政府政策扶持的济南市曲艺团在此驻场演出,一场汇聚济南曲艺精华的文化旅游剧《明湖曲韵》就此诞生。同年9月,由济南市曲艺团、山东银座旅游集团、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三方组建的济南明湖居演艺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意味着济南的文化产业开始强强联合,文艺院团走向市场。济南最具特色的曲艺表演和在海内外有着颇高知名度的“明湖居”相结合,济南最具特色的两大文化资源得到了整合提升,“明湖居”成为济南的文化品牌。
听老曲品老味,曲艺跟着市场走
虽然在“明湖居”驻场,但济南曲艺团的舞台并不拘泥于此。工地、社区、村头……他们的足迹遍布济南各地。“人们爱听这个,市场需要这个。”李洋说,近几年市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传统文化的品味也逐渐提升。在采访中,李洋一直强调作品与市场的关联。他介绍说,曲艺团年年组织各种“主题演出”,比如:消防、交通法规、质量监督、计划生育……这些主题,都是从市民需要、从市场反馈中得来的。
除了内容跟着市场走,在演出过程中,曲艺团还发现,单纯喝茶听曲已无法满足市民的需要,“除了听曲,还有没有更有济南味的东西?”游客的一句询问提醒了李洋。几经筹划,今年9月,极富济南特色的“齐鲁艺餐”在“明湖居”二楼开业,现在游客在“明湖居”,可品尝地道的甜沫、油旋等,也可在听曲的同时品味茶艺。“餐饮、娱乐和曲艺,产业链就变长了,而且都跟咱济南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李洋介绍说。
人气渐旺,产业增多,收入来源也得以扩大。李洋坦言,刚开业一个多月的“齐鲁艺餐”现在处于收支持平的状态,但按照目前的营业状况开说,“以后应该是仅次于曲艺的另一项收入。”李洋告诉记者,目前这个不足50人的演出团队,近几年每年的演出收入都接近300万,“在曲艺演出群体来说,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尺子”量出艺术,政府搭起台子
有了市场引导,曲艺团的商业演出、商业收入逐渐增多,如何保证传统曲艺的一脉相承成了曲艺团思考的问题。“商业演出保证我们生存,但让曲艺一脉相传,必须要有根。”李洋说,他所谓的“根”就是群众生活、就是文化积淀。他说,曲艺团每年都会创作大量的新作品,“每一句、每个词,我们就像拿着尺子量,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才行。”采风、创作、排练、巡演,用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齐鲁曲艺第一团”的美誉越来越响亮。
在采访中,李洋多次提到济南市政府在剧团发展过程中给予的扶持政策。“文化深厚,但也脆弱,”李洋解释说,民间曲艺虽然传承了几百年,但要想真正在社会发展激荡中传承下来,必须要有一定的扶持。
“支持咱在这里驻场演出,说明政府真的重视文化,越来越保护文化。”采访中,李洋动作不多,但说这句话的时候却一直竖着大拇指。“除了能在这么高档的场所演出,每年曲艺团还有部分资金的支持。”李洋称,有了这些扶持,曲艺团才没了后顾之忧,安心进行传统曲艺的改良和创作。
“虽然有政策,但单纯依靠政策就错了。”面临转企改制的济南曲艺团正在探索市场化运营的道路,李洋表示,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精品化创作是明湖居需要继续突破的重点。“培养本土年轻演员、打造精品节目,凭借政策扶持,搭载市场快车,我们将会做大做强,成为济南文化产业史上的一面旗帜。”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