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群体的呵护“天使”

2011-03-27 15:54: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今年53岁的颜苏萍,现任天桥区第二人民医院(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护士长。自1975年参加工作以来,如今已有35个年头了。在从事精神卫生护理工作20年的日日夜夜里,她把自己全部的青春、心血都奉献给了病人,用无私、真情和执着,谱写了一位党员爱的华章。
    今年53岁的颜苏萍,现任天桥区第二人民医院(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护士长。自1975年参加工作以来,如今已有35个年头了。在从事精神卫生护理工作20年的日日夜夜里,她把自己全部的青春、心血都奉献给了病人,用无私、真情和执着,谱写了一位党员爱的华章。
    划破“雾障”的誓言
    1975年12月,18岁的颜苏萍在天桥区第二人民医院参加工作,成为一名白衣天使。1990年9月,天桥区第二人民医院转为一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颜苏萍和另外七名医护人员被选到省精神卫生中心培训。“觉得这是医院对自己的重用”,当时对精神病人护理还一无所知的颜苏萍挺兴奋的。
    然而,当真的走进精神病房,碰撞到精神病人种种怪异眼神的时候,颜苏萍的心“一下子到了嗓子眼”,赶紧“贴着墙根走”。回到家里对丈夫掉眼泪,在医院里对领导掉眼泪,要不干了。好在四个月的培训后,颜苏萍慢慢觉得“这份工作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恐怖”,于是她渐渐能接受了。
    虽然工作可以干,但每天颜苏萍的心还是很紧张。工作之初的一天上午,她一个人在病房里,突然被一个男病人抓住了手,吓得她“一下子呆了”。到了下午,这个病人找到她说:“护士,对不起。”颜苏萍感到惊诧之后,被深深地打动:病情恢复了他们一样是那么的可亲、可近。
    对形形色色的精神病人要用情去护理,这是人人会说的道理,而真正能够用情去护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动情才会用情。1994年6月,医院接收了一名30多岁的女病人。这位病人是农村的,没有家人,被送来时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穿得比乞丐还差,蓬头垢面,没有个样子,身上的气味让人作呕。颜苏萍给她洗了个澡,精心照料一番后,这个病人又找回了原来美丽的模样。这个病人一下子回到了一个挺漂亮女人的样子。
    精神病人也是人,大多有着不幸的经历。他们需要别人的同情、理解和帮助,也需要护士的精心照顾,能够让他们过上健康、美丽的生活,应该是件很神圣和骄傲的事。颜苏萍说,也就是在那时,她特别动情,“发誓一定要把这份工作做好”。
    无关“风雨”总关情
    “在精神病医院当护士有三大难题,就是伺候病人吃药、吃饭和晚上值大夜,晚上值大夜最怕病人突然发病,闹躁狂。”一位病房的护士说。处理这些难题颜苏萍有个秘诀,就是把病人当作自己的姐妹、兄弟来对待。让精神病人吃饭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往往认为“饭里有毒”而不肯吃。有的病人会拿着勺子让医护人员吃过后,自己才吃。这时,颜苏萍会毫不嫌脏,用病人的勺子吃下几口。而有时,为了让病人多进食,颜苏萍会比哄自己孩子还耐心,一口一口地喂给他们吃。甚至有的病人把饭菜喷她满脸,她也毫不介意。工作中,不论是不是自己护理的病号,颜苏萍都会去帮着喂饭,总会想尽办法让他们吃下。
    一些病人没有陪护人员,吃喝拉撒全需要护士来照理。耿立嫚是一位已近九十岁的老病人。她从医院建院就住进来了,没有什么亲人,颜苏萍就成了她的亲人。老人几次突发心肌梗塞,一发病只能卧床。这时,颜苏萍总是像女儿一样照料在床边。从不在乎脏累,为老人清理大小便,有时还要用手为老人掏粪便。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每一次老人都能转危为安,很快康复。老人把颜苏萍烙在心里,虽然不能从语言上表达,但会向她双手作揖或是打个敬礼表示自己的那份感情。
    “和病人打开心扉,才能达到疗效。”颜苏萍说。精神病人虽然有时头脑不清,但是他们同样有感情,能够感觉谁对自己关心和爱护。颜苏萍经常会和病人跳跳舞、唱唱歌、拉拉呱,很快就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2006年9月,颜苏萍被调到心理科工作,病人们搂着她的脖子说“护士长,回来吧”,对她恋恋不舍。
    做精神病人的护理,不仅意味着更多的付出,而且也意味着高度的危险。1990年7月,在精神病房工作不久,颜苏萍就遇到了一次情况。一天中午,她刚下班吃过饭,便听到病房里很噪乱,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五大三粗的男病人在发病躁狂。如果不及时控制,病人很容易伤害自己,伤害别人。没有多想,颜苏萍一下子冲过去,从后面抱住病人。病人猛地甩开她,并一脚踹在她的腹部。颜苏萍被踹飞到玻璃窗上,“哗”的一声,玻璃碎了,从她眼前落下。病人被制住后,颜苏萍的第一个想法是“坏了,我的脸是不是破相了?”好在脸没有被划到,但过了十几分钟,她便感到一阵阵胃痛,刚吃过的饭又全吐了出来。这时,颜苏萍那种“很冤的感觉”让她眼泪又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防不胜防,为了保护同事和其他病人,被病人咬、捏、踢、打的情况已经没法估算了”,颜苏萍说。2005年11月的一天,为了保护同事免受一个发病精神病人的伤害,她被病人重重地摔压在病床边上,造成了腰椎骨折,做了手术后,活一多的时候,腰部就会疼痛难忍。
面对许许多多的“风雨考验”,颜苏萍没有退却,而是更多地选择了真情关爱,变得更加爽朗、“阳光”了。
    同事眼中的“小躁狂”
    许多精神病人一般都有躁狂的症状,而颜苏萍被同事们戏称作“小躁狂”。这说的是她工作的拼劲。对她来说,忙起来,工作了一天接着值夜班,而值完夜班后不回家再主动留在班上是很平常的事。
    2006年11月,颜苏萍的父亲住院,五次病危,颜苏萍没有耽误过一天工作,没有和别人换过班,没有让别人替过班。2007年1月,父亲去世,这成了颜苏萍永远的内疚。“父亲在兄妹中最疼我,我也很犹豫,这面是父亲,这面是病号,两面都放不下。”颜苏萍回想起来泪流满面。
    作为一名精神疾病护理人员,受社会认识的偏见,颜苏萍一度都不敢说自己的工作单位,别人问起来,就说是在“黄河医院”。而今,一路真情走过,她说:“我要感谢自己的职业,是它让我知道如何平等、善良、真诚地面对每一个生命,是它让我理解活着就是一种美丽。”
    颜苏萍,这位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的呵护“天使”,她以出色的工作表现受到了病人及其家属、同事们的广泛赞誉,也得到了上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先后荣获了“济南市优秀护士”、“济南市先进工作者”、“济南市敬业奉献模范提名奖”、“济南市精神卫生先进个人”、“济南市第二届十佳护士”、“济南市三八红旗手”、“济南市医届女杰”等荣誉称号。2007年5月10日,济南日报以《颜苏萍“白衣天使”也“躁狂”》为题进行报道。2010年7月27日中央电视台一套《身边的感动》栏目以“守护天使—颜苏萍”为题进行了报道。
王琳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